打开APP

:新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显示抗血管生成疗法对脑瘤的影响

2013年8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的文章称,科学家发明一种新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结果的方法,科学家称该方法为血管构架成像(vessel architectural imaging ,VAI),该方法能够分析脑瘤周围血管中几天内的变化情况,科学家通过该技术能够分析出治疗脑瘤方法的优劣,从而调整治疗手段,找到最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法。

2013-08-20

Nature:心脏血管生成失衡导致围产期心肌病

在尼日利亚和海地等国家,围产期心肌症(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影响着0.33‰-0.33%的怀孕女性。该疾病在怀孕的最后一个月或坐月子的前五个月会出现心脏收缩的心力衰竭等症状。虽然近一半的患者在坐月子期间可能会恢复心脏功能,但也有很多的病人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最终只好心脏移植或走向死亡。

2012-11-18

肿瘤治疗:抑制血管生成或促进血管正常化

1971年,Judah Folkman博士和他在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的同事首次提出肿瘤生长和转移需要血管生成过程参与的观点,也即通过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可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基于这一理论,10种之多的血管生成抑制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它们中的大部分都针对不同种类的生长因子,或生长因子受体,表1列出了代表性药物。

2013-10-24

Nature:LRG1是一种血管生成蛋白和可能的药物目标

有缺陷的血管生成是很多疾病的一个共同特点,其中包括与年龄相关的黄斑部退化、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关节炎和癌症。在这项研究中,John Greenwood及其同事识别出具有以前不知道的功能的一种新颖的血管生成性糖蛋白,即“leucine-rich-alpha-2-glycoprotein 1” (LRG1), 它通过改变 TGF-β 信号作用来施加其影响。

2013-07-18

Cancer Res:微小RNA通过内皮祖细胞调节血管生成

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有助于小鼠和人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现象依赖性生长。内皮祖细胞通过旁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以及促进管腔直接进入发芽状态的新生血管来调节血管生成开关。 微小RNA(miRNA)是参与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的关键调节因子包括血管生成。然而, miRNA 是否对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介导的血管生成有作用仍然不明。

2012-11-18

JAHA: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生物标志物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2013年5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蒙特利尔心脏研究所(MHI)Éric Thorin博士第一次发表论文表明一种血液蛋白质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发展,相关研究结论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杂志上。

2013-05-15

2012国际腔血管学大会:MedSci专访著名血管外科专家景在平教授

2012国际腔内血管学大会主席景在平教授接受MedSci采访 由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主办的2012年国际腔内血管学大会于2012年10月17日至21日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力求搭建国际平台,展示前沿技术,激发热点讨论,演示精彩手术,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血管外科学及相关学科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2012-10-23

:发现人胎盘干细胞拥有更强的血管生成潜力

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比较了来自人胎盘和来自人脐带血的内皮集落形成细胞(endothelial colony-forming cells, ECFCs)哪个拥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更好地形成新的血管,结果发现来自人胎盘的ECFCs更好地产生新血管。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Cell Medicine期刊上。

2012-11-18

2012年国际腔血管学大会:MedSci专访长海医院血管外科陆清声教授

2012年国际腔内血管学大会:MedSci专访长海医院血管外科陆清声教授 由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主办的2012年国际腔内血管学大会于2012年10月17日至21日在上海隆重召开,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血管外科学及相关学科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包括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埃及等五大洲30多个国家500多名血管外科领域的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201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