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食物治病 帮你清除体内12种毒素
食物是我们每天必各吃的,然食物也是最好的医药。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适当的食物可以治病,而且没有副作用。日本学者阿部博幸认为,要想保持健康,保持活力。必须清除以下12种体内毒素。
吃好早餐有助于体内毒素清理
人身体的疾病,大都是因为体内毒素的长久积累,不管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癌症,几乎统统都是毒素长期累积的结果。如果能够把体内的毒素清除掉,自然就可以百毒不侵、百病不生了。排毒早餐吃法是,1份水果+2份蔬菜+1份红薯+1份米饭。也就是说,我们把每一餐分成5等份,其中水果、蔬菜、红薯、米饭的比例是1∶2∶1∶1。若是重症病人或慢性病人,建议把早餐分成6等份来吃,只是红薯增加到2份。多摄入一些蛋白质。
乳品检出黄曲霉毒素 企业原料把关难辞其咎
消费者又被普及了一种化学物的知识。“黄曲霉毒素M1”作为致癌物,在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公告中,有知名企业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其超标。 “黄曲霉毒素M1”到底在哪一环节产生?为何企业自检没有检测出来?这一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何危害? 美国普渡大学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认为,牛奶中出现黄曲霉素M1的原因是饲料中黄曲霉素含量过高。把发霉的谷物作为饲料,其中的黄曲霉素在24小时之后就能进入奶中。
:德国研究人员发现芋螺毒素可以用于癌症疼痛治疗
近日,德国波恩大学和耶拿大学研究人员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确定了芋螺毒素的混合成分构成。研究人员发现名为µ-PIIIA的不同折叠类型的多肽毒素虽然作用相似,但它们之间也有存在很大区别。该项研究发现对于开发新型止痛药物具有重要意义,芋螺毒素有望应用在癌症患者止痛治疗领域。目前,其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2012年《应用化学杂志》上刊登。
JBC:德发现一种细菌毒素可致细胞自杀
德国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一种细菌毒素可致细胞内的一种蛋白失活,致使细胞“自杀”。这一发现或有助于研究杀死癌细胞。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的《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chemistry)上。
欧盟开发出新型简便价廉的海产品生物毒素检测技术
新鲜的海产品对人类而言,是一种美味口福,也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基本食物。但受到海藻毒素污染的海产品对人类健康又极具威胁,严重影响人体的神经和肠胃系统,往往造成激烈的过敏反应。类似的海产品中毒事件就经常发生在海藻花期茂盛、海洋生物毒素较高的全球沿海地区。
欧盟利用“清洁技术”应对藻类毒素威胁
世界上坐落在沿江大河或海滨湖滨的城市,日益承受着水藻大量繁殖的困扰和威胁。当水体中的藻类家族达到足够高的密度,即每毫升达到成百上千藻类细胞,有时甚至每毫升达到上百万藻类细胞时,某些情况下水藻开始大量繁殖,并释放出毒素或大量有害的浮游生物,严重威胁其它生物的生长及生物多样性,使水体质量快速下降,对野生动物、家畜和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J Proteome Res: 代谢组学应用于微囊藻毒素代谢研究
微囊藻毒素(MCLR),作为一种肝毒素,正在威胁着人类的公共卫生安全。在体内,肝脏是MCLR主要攻击的器官,然而具体代谢变化目前任然未知。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谢平等研究人员在与上海敏芯信息科技公司的合作下,通过对灌服MCLR的大鼠模型进行代谢组学的研究,向我们揭示了MCLR扰乱肝脏代谢的真面目,此研究已经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上。
Nature :伤寒毒素的作用及其晶体结构
肠道沙门氏菌“伤寒沙门菌”(S. Typhi) 致病性的生物基础基本上是不清楚的。“伤寒沙门菌”引起致命性的系统感染,即伤寒,而其他肠道沙门氏菌血清型则要么是无害的,要么只会造成不太严重的胃部感染或食物中毒。这项研究表明,伤寒毒素(一种新型AB毒素,由“伤寒沙门菌”独有的两个A亚单元组成)的施用,会重现伤寒的很多急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