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CI:促发儿童骨肿瘤的非编码RNA

编码RNA促进小儿骨肿瘤尤文氏肉瘤是骨或其周围软组织癌症,主要影响儿童和年轻成人。尤文氏肉瘤的特点是易位事件,导致RNA结合蛋白被称为EWS与转录因子,如FLI1的融合。以前的工作表明,该融合蛋白EWS-FLI1促进癌

2014-11-19

2014(第二届)非编码RNA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4年10月30日-31日,生物谷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对非编码RNA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当前研究热点进行了介绍。

2014-11-06

孙树汉:长链非编码RNA在肝癌转移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遗传学教研室的孙树汉教授介绍了长链非编码RNA在肝癌转移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2014-11-03

Nature:肿瘤生长受“长的非编码RNAs”的影响

几个“长的非编码RNAs”(lncRNAs) 已知在前列腺癌中过度表达。Michael Rosenfeld及同事研究了这些“长的非编码RNAs”中的两个的机制功能和生物功能,它们分别是PRNCR1 和 PCGEM1。二者都被发现依赖于特定的翻译后修饰与雄性激素受体(AR)发生相互作用,增强与AR结合在一起的增强子向目标基因启动子的成环作用(looping),导致基因表达增强。

2013-08-29

Neuron:科学家发现脑波的行为编码规则

神经科学中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大脑是怎样在细胞水平为思维——如认知和记忆编码的。已有证据显示,不同的神经元集群代表了不同的信息,但还没人知道这些集群是什么样子或怎样形成的。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和波士顿大学通过研究猴子行为,揭示了神经元集群怎样形成思维,并为思想的灵活变化提供支持。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神经元》杂志上。

2012-11-30

:新型长非编码RNA及其重要功能机制被发现

国际学术期刊《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以封面故事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的最新研究论文,揭示了一类全新内含子来源的长非编码RNA的产生机制,及其参与剪接调控的重要功能。 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都由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一般认为,外显子片段通过转录剪接成为具有功能的RNA,而内含子序列在剪接后被核酸酶快速降解,因此没有生物学功能。

2012-11-18

PLoS ONE: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发现音节是汉语口语产生中的编码单元

语言产生包括了概念准备、词汇通达、单词形式编码和发音等一系列认知加工过程。单词形式编码过程指的是从心理词典中提取单词语音形式的信息,并为发音阶段做好准备。在语言产生研究领域,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是确定单词形式编码的单元。已有的语言产生模型基于字母语言的研究结果,认为口语产生过程中单词形式的编码单元是音段或者音素。在字母语言中,单词的视觉形式能够清楚地表明单词的发音信息。

2012-10-26

Cell:长非编码RNA的转录抑制芽殖酵母的配子形成

9月6日,国际著名杂志Cell在线发表了美国科学家的一篇Transcription of Two Long Noncoding RNAs Mediates Mating-Type Control of Gametogenesis in Budding Yeast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长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的转录介导芽殖酵母配子形成的接合型控制。

2012-11-18

Mol Cell:陈玲玲等发现一类新型长非编码RNA

9月6日,国际学术期刊《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的最新研究论文,揭示了一类全新内含子来源的长非编码RNA的产生机制,及其参与剪接调控的重要功能。 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都由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

2012-11-18

Nature:首次发现非编码性反义RNA也能够促进蛋白表达

2012年10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研究帕金森病时,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取得一项能够改善用于疾病治疗的工业化蛋白合成的发现:他们成功地发现一种被称作反义RNA(antisense RNA)的非编码性RNA的新功能:它能够增强编码性基因(coding gene)的蛋白合成活性。 人基因组中,除了大约有2.5万个编码性RNA序列之外,还拥有数量更为庞大的非编码性RNA。

201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