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Cell:ID1和ID3调节结肠癌起始细胞自我更新
6月12日,Cancer Cell杂志报道了结肠癌肿瘤起始细胞自我更新性调节机制的最新进展。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某些肿瘤内部是分等级,分层次组织起来的。其中,有一群称为肿瘤起始细胞(C-ICs)的相对稀有细胞起着维持整个肿瘤群落的作用。虽然,已知在连续的移植情况下仍可形成新的肿瘤是C-ICs的一个重要特征,但这个过程的控制基因却一直不明。
Nature:高饱和脂肪膳食导致菌群失调及结肠炎机制
6月13日,Nature杂志在线报道了高饱和脂肪膳食导致人体菌群改变并诱发免疫性结肠炎研究的重要进展。由于某些新的对人类健康不利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过去一个世纪里,西方人群的复合微生物组很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 本研究发现,高饱和脂肪膳食(而非多不饱和脂肪),可改变微生物聚集的条件,并促进原本低丰度的亚硫酸盐还原菌,沃氏嗜胆菌的增殖。
Nature:解开结肠癌获得性抵抗EGFR阻断治疗之谜
6月13日,Nature杂志在线报道了结肠癌获得性抵抗EGFR阻滞治疗研究的重要进展。表达野生型KRAS蛋白的结肠癌细胞往往对EGFR阻断治疗敏感。但在该治疗开始几个月后,几乎都发生抵抗性。对获得性抗EGFR抗体抵抗的机制尚不清楚。这种情况与某些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情况大相径庭。比如,在ABL、EGFR、BRAF和MEK等蛋白的编码基因突变时,才会出现针对其相应抑制剂的治疗抵抗。
JAMA:结肠癌手术后在化疗中添加药物不会改善其存活率
4月4日,国际著名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一项研究披露,在对III期结肠癌病人手术后的药物治疗方案中添加西妥昔单抗不会导致病人的无病存活率的改善。 手术切除III期结肠癌的患者的治愈机会为50%。多个试验已经确认手术后化疗在减少癌症复发风险中的裨益。
Cell:鉴定出一类新的肠道干细胞有助揭示结肠癌产生机制
Copyright ©版权Bioon.com所有,若未得到生物谷授权,请勿转载。 来自美国范德比尔特-英格拉姆癌症中心(Vanderbilt-Ingram Cancer Center)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类新的肠道干细胞群体,这可能有助于人们找到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起源的线索。相关研究结果于2012年3月30日发表在《细胞》期刊上。
Scientific Reports :一种蛀牙菌可显著增加溃疡性大肠炎风险
新一期英国《科学报道》(Scientific Reports )杂志网络版发表了日本研究人员的研究论文,他们调查发现,感染一种可导致蛀牙的变形链球菌后,患上溃疡性大肠炎的风险将是正常情况的4倍以上。 溃疡性大肠炎是一种大肠炎症性疾病,会反复出现腹泻及便血。溃疡性大肠炎被认为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但是一直不清楚具体机制。
欧盟批准雅培阿达木单抗(HUMIRA)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
*雅培HUMIRA(adalimumab,阿达木单抗)在欧洲获批用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的治疗;同时也标志着阿达木单抗自2003年获批以来在欧盟的第7个适应症。*阿达木单抗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用于成人中度至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可自我注射(Self-injectable)的生物治疗药物。
Cell:抑制TAK1蛋白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
近日,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和实验疗法部助理教授Anurag Singh博士在芝加哥召开的美国癌症研究届年会上公布了他最近有关靶向治疗结肠癌的工作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Cell杂志上。 每年,有超过一百万的结肠癌病例被确诊,在全世界范围内结肠癌会造成约60万人死亡。这些病例中有一半以上发现有KRAS基因的突变。
年轻人和老年人得结肠癌竟有基因差异
近日,来自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上提出一些初步证据,他们发现在年轻病人和老年病人中,结肠癌存在一些基因差异,因此指出对抗年轻病人体内的结肠癌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手段和策略。
单基因可逆转结肠癌 重建正常组织功能
近日,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与以往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的策略不同,他们发现在小鼠中将一个与人类结肠癌有关的基因恢复到正常水平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并在4天内重建正常的小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