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路璐团队建立半导体-细菌杂合体,利用阳光将废水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物质
该工作开发了一种低成本、环境友好、可持续的光能驱动化学品合成方法,实现了协同利用多种废水污染物可持续生产半导体材料-生物杂合体系并原位应用于光能驱动化学品合成,证实了该体系具有规模化放大生产的潜力
南开大学科研团队发现致病细菌穿越人体血脑屏障机制
近日,南开大学王磊教授团队揭示了引起脑膜炎的三种主要细菌利用同一机制穿越血脑屏障,并详细阐述了其分子机理。细菌性脑膜炎具有高致死率和严重的后遗症,目前治疗手段缺乏。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细菌穿越血脑屏障的
《自然·生物技术》:肠癌靶向型抗生素治疗诞生!科学家研发新型抑癌抗生素,靶向杀伤促结直肠癌细菌,“交叉免疫”激活T细胞
要知道,肠癌免疫治疗此前收效不佳,正是因为肠癌大多为微卫星稳定型(MSS)肿瘤,缺少可被免疫系统识别的新抗原,所以北卡团队此次的研究还真是急临床之所急。
新一轮生物技术革命!合成生物学开启“造物”时代
合成生物学拥有着巨大的市场容量。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合成生物将向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有望全面实现对各种化合物的低成本、高效率生产。
Curr Biol:科学家成功利用新技术解锁了人类的去甲肾上腺素系统
来自奥胡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揭示了人类大脑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奥秘,该系统一直是科学家们开发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抑郁症和焦虑症新型疗法的靶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者们揭示了肠脑轴驱动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症(OD)患者通常表现出对可口食物的渴望。对暴饮暴食的控制减少通常会导致过度偏好高能量和美味的食物,以及在短时间内过度进食。这可能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饮食和压力是OD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Advanced Science》:可时序控制污染物检测、降解并随后自杀的智能合成细菌
作者利用模块化的理念构建了一株人工合成智能细菌,在时序控制下不依赖外源诱导剂,完成水杨酸的检测、降解和菌株自毁。
上海交大唐鸿志团队开发人工合成智能细菌,可时序控制污染物检测、降解并随后自杀
经过模块的逐步整合及针对退化的功能进行优化后,这个整合菌株(Pfic-TAT(2)-P100-RBS35)可以在6小时内响应10–1000 μM的水杨酸;
Clin Cancer Res:科学家开发出用于诊断早期卵巢癌的新型血液检测技术
来自Norris综合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血液检测手段,其能检测在血液中循环的特定核酸,这种简单的血液检测手段或会比现有的检测手段更加准确地确定盆腔肿块是良性的还是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