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可消除猪尿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离子束中心研究员吴正岩课题组与东华大学教授蔡冬清合作,在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中取得进展,为消除猪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上。近年来,为提高猪的抗病性、促进生长,猪饲料中需

2021-04-27

个体化纳米肿瘤疫苗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聂广军与研究员赵潇课题组在个性化纳米肿瘤疫苗设计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Bioengineered bacteria-derived outer membrane vesicles as a versatile antigen display platform for tumor vaccination vi

2021-04-20

Trends in Cell Biology:提出受体“内吞激活”新概念和理论

近日,美国著名出版集团Cell Press旗下权威期刊Trends in Cell Biology在线全文发表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子健课题组题为“Internalized Activation of Membrane Receptors: From Phenomenon to Theory”的文章。细胞膜受体参与几乎所有生命活动,其功能异常是导致包括心血管疾

2021-04-21

改性纳米金刚石可作为定向送药的载体

 来自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网站的报道,该分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与韩国同行所组成的联合科研团队通过对爆炸法生产的纳米金刚石进行改性处理使其成为定向送药的载体,并可同时具备延长药物释放时间,提高治疗效果的功效。相关成果发布在“Applied Surface Science”国际学术期刊上。纳米金刚石具有吸附性,其表面可吸附各种物质,包括药物,基于

2021-04-18

巨噬细胞纳米尺度生化表征研究获进展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细胞,分布于各组织器官,并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在机体发育及内环境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性疾病及肿瘤疾病中,巨噬细胞的极化已成为药物新靶点,M1/M2亚型巨噬细胞的相互转化及其比例对疾病的愈合及转归具有关键作用。通过诱导剂诱导巨噬细胞的功能转换以获得所需要的临床效果是当前常用手段。尽管巨噬细胞的极化

2021-04-17

冬眠研究揭示跨钙信号转导基本分子机制

最新一期《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了北京大学王世强教授实验室在长期研究冬眠适应机制的基础上提出的心脏钙信号分子调控理论: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MyoCD通过SRF促进JPH2和CAV3基因的“协奏转录”和两种蛋白间相互作用,铆定肌质网与横管膜的纳米耦联结构,压缩横管钙通道与肌质网钙释放通道间信号转导的物理空间,提高兴奋收缩耦联的分子效率。这一发现揭示了心

2021-04-14

纳米形貌钛表面促进氧化应激状态下骨组织的免疫再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王焱、程斌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Bioactive Materials (中科院一区,IF=8.724)发表题为“Bioadaptation of implants to in-vitro and in-vivo oxidative stress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via nanotopography-

2021-04-21

PKC抑制剂darovasertib治疗转移性葡萄黑色素瘤(MUM):1年生存率高达57%!

darovasertib单药治疗MUM展现出强劲疗效,一年生存率57%(历史数据为37%)、中位总生存期(OS)13.2个月(历史数据约7个月)。

2021-04-16

利用新型蛋白基纳米材料打破氧化还原平衡的肿瘤治疗研究获进展

  氧化还原稳态对细胞正常存活至关重要。相较于正常细胞,肿瘤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其氧化还原稳态更易被打破,从而造成活性氧在细胞内的累积,进而引发细胞凋亡。因此,打破细胞氧化还原稳态的肿瘤治疗方式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特异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蛋白基纳米材料因其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富含官能团便于载药修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肿瘤诊疗研究,具有

2021-04-11

新型TCR疗法tebentafusp治疗葡萄黑色素瘤(UM)3期临床显著延长生存期!

tebentafusp是一种新型T细胞受体(TCR)双特异性免疫疗法,由可溶性TCR与抗CD3免疫效应器结构域融合而成。

202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