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CCR:南京中医药大学团队揭示人参来源纳米颗粒“补强”免疫治疗新机制!
此前南京中医药大学团队开展的研究中,就尝试利用GDNPs与PD-1抑制剂协同,实现“中西医结合抗肿瘤”,本次研究则进一步补全和拓宽了GDNPs的起效机制和关键环节,希望这套中西合璧的战术能发扬光大,
IJMS: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抵御耐药性粪肠球菌感染的潜在候选疫苗
来自挪威北极圈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如何制造一种相对容易生产的肠球菌疫苗,而获取这种针对抗生素耐药的肠球菌的疫苗或许将是抵御抗生素耐药性的重要一步。
Science:新研究表明要成功开发有效的HIV疫苗,可能需要促进CD8+T细胞产生的强烈的免疫反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研究人员发现有效的HIV疫苗可能需要促使称为CD8+T细胞的免疫细胞产生强烈反应,以保护人们免受HIV病毒感染。他们比较了过去的HIV疫
Nature子刊:癌症疫苗新突破,用细胞因子武装树突状细胞
研究团队表示,树突状细胞祖细胞(DCP)可以很容易地从人类血液中获得,这将有助于将临床前结果转化为潜在的变革性癌症免疫疗法。
科学家发现,阴离子纳米塑料污染物会促进α-突触核蛋白聚集和脑内扩散
研究者在小鼠神经元中测试了细胞对纳米塑料的摄取。实验结果显示,在几个小时内,成熟神经元就会内化纳米塑料颗粒,12小时后,纳米塑料大多定位于溶酶体等LAMP1阳性囊泡中。
2024年最值得期待的11项临床试验:人工智能、碱基编辑、艾滋病疫苗上榜
两项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进行肺癌筛查可以降低肺癌死亡率。其他规模较小的试验也显示出类似的结果。
Nature子刊:张良方团队开发“即插即用”纳米颗粒平台,为癌症等疾病治疗带来新手段
近年来,细胞膜包被纳米颗粒(CNP)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显示出了希望。通过用天然细胞膜包被合成纳米颗粒核心,所得到的CNP显示出一系列细胞表面标记,使它们能够重现天然的细胞相互作用,并用于一系
《自然·衰老》:江南大学团队发现,口服手性金纳米颗粒可改善肠微生物及代谢物,或能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与阿尔茨海默病(AD)之间的关联为AD治疗带来了新的努力方向,虽然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地方,但是很多研究都在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饮食、益生菌和各种代谢物分子中进行了探索。
Nature子刊:吴海臣/刘蕾团队首次实现基于纳米孔的短肽序列测定
吴海臣研究组发现,N端为苯丙氨酸的多肽与胍环分子结合后,增加了多肽穿孔的阻滞时间,使α-溶血素纳米孔对其N端第3位点具有超高的分辨率,可对20种氨基酸进行有效区分。
Cell子刊:新研究表明T细胞有可能在接种过疫苗或之前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体中产生针对Pirola变体的免疫反应
2023年8 月,科学家们在以色列和丹麦的患者身上检测到了一种新的 “令人担忧的SARS-CoV-2变体”。从那时起,这种称为 BA.2.86 或“Piro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