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原来肿瘤分“冷”“热”,这项给肿瘤“加温”的纳米技术有望成为癌症克星
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therapy,ICB therapy)作为目前癌症治疗领域当仁不让的“网红”疗法,正在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然而,需要关注的是,目前只有部分患者能够从中受益,比如在结直肠癌患者中,除了约4%群体治疗有效外,ICB疗法大多无效。因此,医学界正致力于研究将“免疫冷肿
Nature Communications:RNA二级结构测序新技术解析Dicer结合与切割底物的RNA结构基础
RNA结构是RNA的调控与功能的基础。过去科学家们使用X-ray晶体衍射、NMR、冷冻电镜等生物物理的手段,解析了许多RNA三维结构,揭示了RNA发挥不同功能的结构基础。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者结合化学修饰与高通量测序开发了许多高通量探测全转录组RNA二级结构的技术,并应用于RNA结构与RNA相关调控的功能研究中,揭示出RNA结
单细胞测序技术如何助力人类多种疾病的研究?
本文中,小编盘点了科学家们发表的多篇重要研究报告,共同解读他们如何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来助力人类多种疾病的研究,分享给大家! 【1】Nat Med:单细胞测序揭示胃癌患者差异化结局的原因doi:10.1038/s41591-020-1125-8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
揭示利用新开发的ExSeq测序技术高分辨率确定RNA在细胞中的位置
2021年1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的组织扩张技术,设计了一种方法,对组织样本中的信使RNA(mRNA)分子进行标记,然后对mRNA进行测序。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月29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xpansion sequencing: Spatially
科学家利用纳米孔测序同时获取染色质可及性和甲基化信息
近年来随着DNA测序技术的蓬勃发展,蛋白质结合位点的高通量鉴定、染色质可及性及甲基化状态分析等检测技术不断涌现,其中很多技术(如DNase-seq和ATAC-seq等)依赖于开放性染色质对转座酶等的敏感性。在这些新技术中,全基因组核小体定位及DNA甲基化组测序技术(NOMe-seq)能够利用外源性M. CviPI GpC甲基转移酶标记基因组可及性
我国科学家开发新技术,极大提高单细胞测序性能
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WGS)对于表征DNA中动态细胞间变化至关重要。当前用于单细胞WGS的样品制备技术复杂,昂贵,并且存在高扩增偏差和误差。厦门大学杨朝勇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 在线发表题为“Digital-WGS: Automated, highly efficient whole-genome sequ
纳米孔测序成为基因测序蓝海
齐碳科技宣布完成4000万元的第三轮融资,领投方为中关村协同创新基金、雅惠精准医疗基金,百度风投继续跟投。本轮资金将全部用于新一代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技术研发,计划于2020年1月研发出最小可行化产品。齐碳科技的纳米孔基因测序属于第四代测序技术。与前代测序技术相比,它的特点是利用电信号实现单分子测序,不需要进行PCR扩增。这种测序方式的优势非常显着
纳米孔测序技术在遗传病结构变异中的检测和应用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具有先天性、终生性和家族性,且病种多,发病率高等特点,基因组变异主要分为SNV(单碱基变异)、Indel、结构变异(SVs)三大类。其中结构变异(SVs)通常指基因组上大的序列变化和位置关系变化,包括长度在50bp以上的长片段序列插入或者删除、串联重复、染色体倒位、染色体内部或染色
纳米孔测序建立细菌完整基因组
微生物基因组通常使用短读长数据组装,但是组装的连续性受宏基因组测序重复元件(repeat elements)影响。正确的组装基因组重复元件的位置对于我们理解基因结构对基因功能的影响至关重要。从宏基因组中组装得到细菌和古细菌的完整基因组(MAG,宏基因组拼接/组装基因组)是微生物组研究的长期目标。由于现有的宏基因组测序和组装方法通常无法组装完整的细
美国利用纳米孔测序技术,实现对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的实时检测
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科家族的唯一成员,是一种大型(200nM)复杂的囊膜双链DNA病毒。ASFV可感染家猪和野猪,扩散快,致死率高(可达100%),对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近期,美国农业部下属的研究机构在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首个结合样品富集、纳米孔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