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揭示CLN5基因编码的蛋白是BMP合,有望开发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疗法

作为细胞内的微小区室,溶酶体是需要降解的分子的垃圾处理器,对细胞功能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溶酶体蛋白的功能紊乱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确定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如何导致疾病,不仅能让科学家们更好地

2023-10-23

研究人员构建三元协同纳米

肿瘤微环境中,以肿瘤细胞和抑制性免疫细胞为节点构成了复杂的免疫抑制网络。各节点之间的信号传递由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代谢产物介导。不同的免疫抑制细胞如髓源抑制细胞(MDSC)、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

2023-09-14

Nature:揭示CRISPR分子剪刀的起源---转座子编码的核酸利用向导RNA促进转座子自身的传播

基因组工程可能是医学的未来,但它依赖于数十亿年前在原始细菌中取得的进化进步,而原始细菌是最初的基因编辑大师。科学家们对这些古老的基因编辑系统进行改造,推动它们完成更加复杂的基因编辑任务。然而,要发现新

2023-10-17

国家纳米中心研究人员提出纳米材料医学功能预测的理论模型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高兴发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团队,通过多年的基础理论研究与迭代,在纳米生物效应的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系统的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实现纳米材料医学功能筛选的催化信号转

2023-08-28

上海交大唐鸿志团队开发人工合成智能细菌,可时序控制污染物检测、降解并随后自杀

经过模块的逐步整合及针对退化的功能进行优化后,这个整合菌株(Pfic-TAT(2)-P100-RBS35)可以在6小时内响应10–1000 μM的水杨酸;

2023-10-05

Food Chemistry发表消除“活性-稳定性Trade-off”现象新动力学机制的研究成果

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首先采用常规分子动力学模拟对野生型纳豆激酶在300K与400K条件下分别进行了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纳豆激酶较多的Loop结构是其主要的热敏感区。

2023-10-07

覆盖人工晶体、运动医学,第四批高值耗材国家集采启动

人工晶体类相关耗材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人工晶体耗材(不包括硬性人工晶体、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粘弹剂,同时人工晶体耗材须包含可与其配套使用的推注器。

2023-09-18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肿瘤治疗的溶酶体纳米碱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刘佳男研究组,联合复旦大学迟喻丹组、韩国首尔国立大学Taeghwan Hyeon教授组和Jwamin Nam教授组,在《先进材料》(

2023-09-14

王育才团队提出肿瘤纳米药物递送新理论,突破基底膜屏障,提高递送效果

该研究表明,基底膜代表了一个被忽视但重要的纳米颗粒屏障,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开发工程化策略在必要时克服或维持这种障碍。该研究还挑战了经典的EPR效应,提出了纳米药物肿瘤递送新理论。

2023-09-22

Advanced Science:孟幻/王鹏团队开发纳米药物递送针灸平台,用于治疗关节炎

实验结果显示,负载利多卡因的nd-Acu能有效减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小鼠的疼痛和炎症,在生物化学和组织学上减缓KOA的发展。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