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器官新进展!人鼠混合大脑类器官首次对视觉刺激做出反应!
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进步,源自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hiPSCs)的脑类器官已成为疾病模型中的热门话题。
2023-01-05
Cell: 斯坦福科学家利用类器官精准定位新冠病毒进出鼻腔细胞的途径
使用鼻喷剂或者其他预防性的短期药物来延迟病毒的进入、退出或传播,而这将有助于免疫系统及时赶上和到达,以阻止全面的感染发生。
2023-01-16
中国唯一第三代BCR-ABL抑制剂奥雷巴替尼片(耐立克®)成功纳入2022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耐立克®是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也是伴T315I突变慢粒的唯一治疗药物,获“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具有全球同类最佳。
2023-01-18
首次证实,人脑类器官植入小鼠大脑后可建立功能连接,并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
这项研究将透明石墨烯制成的微电极阵列和双光子成像技术相结合,从而能够在宏观和单细胞水平记录和成像神经元活动。
2023-01-06
Cytiva 助力奥锐特建设千克级Oligo FlexFactory产线,加速小核酸药物商业化发展
凭借其对疾病遗传物质(DNA/RNA)靶点的直接作用,小核酸药物提供了更高的疾病靶向成药性,具有高特异性和长药效的优势,在肿瘤、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和遗传疾病等治疗领域潜力无限。
2023-01-04
《细胞发现》:“锁死”奥密克戎!中国科学家开发能针对所有新冠变异株的双特异性抗体,预防治疗两手抓
遗憾的是这项研究未能针对近期流行的XBB和BQ变异株进行测试。不过掌握了快速筛选的方法,相信未来科学家也能够针对新生变异尽快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023-01-15
【盘点】2022年终盘点:类器官重要研究成果解读及相关政策
时至岁末,转眼间2022年即将谢幕,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23年,在过去的一年里科学家们在类器官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同时国家也相继出台了类器官的相关政策
2022-12-27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团队发现,XBB获得了一种新的低细胞致死率突变,与其他奥密克戎系突变株相比毒性偏弱
综合以上结果,研究者认为,XBB毒株的致病性相对之前的奥密克戎亚变体会进一步减弱。
2023-01-13
真菌脑膜炎主要病原体类群特有繁殖方式调控基础和进化途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本项研究以异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deneoformans,研究隐球菌科真菌有性生殖的模式病原体)为研究模型,构建了该病原体中首个转录因子基因缺失菌株库。
202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