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开发出一次筛查所有307种致病菌的检测平台
近日,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的感染与免疫中心(CII)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名为BacCapSeq的医学诊断平台。它是世界上首个可以同时筛查所有已知的人类致病菌,及其毒性和抗生素耐药性标志物的诊断平台。关于此平台性能的详细信息刊登在《mBio》期刊上。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估计,抗生素耐药性感染每年在美国造成约10万人死亡,全球死亡人数更是高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准确地预测细胞如何修复CRISPR诱发的DNA断裂
2018年11月9日/生物谷BIOON/---当双螺旋DNA因损伤(比如X射线暴露)发生断裂时,细胞中的分子机器会开展基因“自动校正(auto-correction)”,从而将基因组重新连接在一起,但是这种修复通常是不完美的。细胞中的天然DNA修复过程能够以一种看似随机且不可预测的方式在断裂位点处添加或移除DNA片段。利用CRISPR-Cas9编辑基因能够在特定位点上让DNA发生断裂,但是这可能会
新型AI算法如何探秘药物晶体结构?
近日,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科学家们建立了一个名为ShiftML的机器学习程序,用来预测分子中的原子在磁场中的移动状况。这项研究发表在了《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表明AI可以帮助化学家们用比传统建模方法更快的方式,来破解晶体的分子结构。如今的许多药物都是以粉末状固体的形式生产出来的。但是,要想充分了解药物中的活性成分进入体
首部针对中国女性《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发布,专家称应重视超声检查
2018年10月17日,首部针对中国女性乳腺特征、全面覆盖乳腺癌筛查、诊断、治疗及预后随访全路径的《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指南》由国家卫健委指导,国家癌症中心牵头,组织全国乳腺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历时一年编撰完成,首次明确界定了中国乳腺癌风险人群、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策略、易感基因检测技术、针对民众科普性质的乳腺自我关护。内容
我国贫困地区600多万儿童受益于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
9月12日,防治出生缺陷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首道防线”。记者12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我国通过多个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推动出生缺陷防治、助力健康扶贫,迄今已有贫困地区600多万名儿童受益于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据估算,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中国残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生缺陷儿约有90万例。“出生缺陷已经成
Inter J Ca:乳腺癌筛查并不会降低死亡率
2018年9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杂志上的一篇名为“Effect of organised mammography screening on breast cancer mortality: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 Norway,”的研究结果,乳腺癌治疗效果
Eur J Cancer:一半以上老年人忽视肠癌筛查的重要性
2018年9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最近在《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杂志上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首次被邀请进行肠道检查的人中有一半(51%)没有参加。英格兰2010 - 15年的平均数据显示,参与肠道检查的人群中,来自贫困地区的人数较少(43%),富裕地区(57%)的人数较多,女性(56%)比男性(47%)更多地参与筛查。伦敦大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评估规范》团体标准发布
7月1日,中国首个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标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评估规范》(Artificial intelligence—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for deep learning algorithms)在“中国人工智能开源软件发展联盟”成立大会上正式发布。该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作为召集单位,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作为技术牵头单位,联合上
HPV疫苗可预防宫颈癌 JAMA发表最新宫颈癌筛查指南
今年4月份,九价HPV疫苗获得有条件批准在中国上市(参见:祝贺!九价HPV疫苗有条件批准上市)。因为HPV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所以不少女同胞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打了HPV疫苗,还需要做宫颈癌筛查吗?最近,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了关于宫颈癌筛查的最新建议,可以参考一下。这些最新的建议延续了原有的趋势,即通过延长筛查间隔来降低受检者负担,使得“每年一次巴氏涂片
PNAS:利用算法估测细胞间交流的方式,进一步探究生物钟的运行规律
2018年8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果你曾经历过时差,那么您就熟悉昼夜节律,它可以控制新陈代谢的各个方面,从睡眠-觉醒周期到体温再到消化。身体中的每个细胞都有生物钟,但研究人员并不清楚细胞网络如何随时间相互交流,以及这些时序性的交流方式如何影响网络功能。在8月27日在《PNAS》杂志上发表的研究中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研究人员等人开发了一种统一的,数据驱动的计算方法,用于推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