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六大恶习缩短你的寿命
OL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办公室,她们都有一些“通病”,虽然只是些小动作、小毛病、小嗜好,且无伤大雅,但没准儿哪天它就会为你带来令人头疼的一箩筐的健康烦恼。 恶习一:工作时间戴耳机你认为工作时戴耳机可以避免打扰周围的人,就算自己开点小差听听音乐也不会被领导发现。危害原因:耳机挂在外耳道,零距离地将声音传输到耳内,避免了其他声音的干扰,直接刺激耳神经,长时间的音量过大可造成听力下降。
空气污染致中国部分地区人口寿命缩短
伴随着快速的经济增长,中国出现了广泛而严重的空气污染。TSP和PM2.5等专业概念,也成为大众热议和关心的对象。这种在世界历史上罕见的污染,会对健康造成多大危害?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是平衡经济增长和污染,有效配置资源等决策的基础。然而,准确评估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损失,科学上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cell:早期端粒酶失活将加速衰老
近日,来自美国的华裔科学家在著名国际期刊cell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实验发现,酵母端粒酶早期失活会导致细胞出现短暂的DNA损伤应答,这一过程会加速酵母母细胞衰老,并且ETI导致的加速衰老过程发生在端粒缩短诱导的细胞衰老之前。
GENE DEV:钝性末端端粒亦可保护染色体末端
7月18日,GENE DEV杂志在线报道,在被子植物中科学家发现不同于以往认识的钝性末端端粒保护结构。 单链端粒DNA突出结构,被认为是进化上保守的基本结构元件,发挥保护染色体末端的重要功能。以前人们认为,此DNA突出结构在端粒部位的形成,由前导链机制复制导致。此过程涉及一种机制尚不清楚的DNA复制后钝性末端处理。
PLoS Genet:揭示酶ATRX在端粒选择性延长途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缺乏ALT的细胞系(顶行)表明辐照诱导的DNA损伤24小时之后,几乎完全消失。相反,12个ALT细胞系(底行)中的11种在一天之后,仍然保持着相当大比例的辐照诱导的DNA损伤部位。 癌细胞是永生的,这是因为它们能够躲避阻止细胞不受控制增殖的故障保护机制(failsafe mechanism)。
Arch Neurol:端粒长度缩短与痴呆症和死亡风险相关联
根据一篇于2012年7月23日在线发表在Archives of Neurology期刊上的论文,在老年人群中,端粒长度缩短与他们患上痴呆症和死亡的风险相关联。 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内外科医生学会(Columbia University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的Lawrence S. Honig博士和同事们在一项基于社区的衰老研究中...
PLoS One:揭示焦虑症、过早衰老与染色体端粒的缩短直接相关
2012年8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焦虑症和过早衰老相关吗?近日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BWH)的研究者揭示了,常见形式的焦虑症比如我们常见的恐惧性焦虑,在中年和老年妇女中,这种焦虑症和端粒的缩短有关。这项研究揭示了恐惧性焦虑或许是加速衰老的风险因子。 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PLoS One上。
Cell:揭示将端粒酶运送至染色体末端的机制
干细胞是特别的。它们存在于肌肉、皮肤、器官和骨组织之中,并且能够等待几年或几十年的时间,直到它们被激活来替换受损或丢失的组织。它们长寿的一种秘密在于一种被称作端粒酶的酶,这种酶能够让限制其他细胞寿命的分子时钟(molecular clock)不停歇地滴答运转。这种细胞青春之泉阻止我们的染色体渐近性缩短。但是端粒酶的存在也是一把双刃剑:确保干细胞寿命长的端粒酶活性也能够让癌细胞长时间地分裂。
PNAS:揭示端粒酶招募新机制
来自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Baylor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一个细胞周期依赖性端粒酶招募新机制。这一研究发现有可能促使开发出癌症或其他疾病的特异性性靶向治疗新策略。相关论文发表在3月18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专访童坦君和谭铮:端粒研究方兴未艾
200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给了三位美国科学家,表彰他们在端粒及端粒酶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端粒和端粒酶也引发了更多人的了解和关注。那么端粒和端粒酶是什么,研究它们有什么意义,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生物谷Bioon.com有幸采访到了我国端粒及端粒酶领域著名科学家童坦君院士和谭铮研究员,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