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Cell子刊又一力作 发现促进端粒长度关键酶
自从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给1984年科学家发现的端粒酶以来,鉴别可以延长或缩短染色体保护性末端的其它生物学分子的相关研究一直进展缓慢;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对端粒长度非常关键的酶类,这种用于寻找关键酶类的新方法或可加速科学家们寻找确定端粒长度的蛋白及机制的道路。
BMJ:粪便移植有望替代抗生素治疗严重感染
近日,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杂志The BMJ上刊文称,粪便移植在治疗严重感染的使用越来越成为患者的疗法选择,但随着使用的增加以及捐助者筛查范围的扩大,进行良好的长期试验及监测也非常必要,目的在于为病人提供最为合理的选择和建议。
JAMA Neurol:端粒缩短和阿尔兹海默氏症发病风险之间存在因果关联
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JAMA Neurol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染色体端粒的缩短或和引发阿尔兹海默氏症激活机制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关系,然而这种效应较小,而且并不能利用端粒的长度来评估个体患阿尔兹海默氏症的水平。
Geron端粒酶抑制剂类抗癌新药临床二期现曙光
药物开发公司Geron最近公布了其抗肿瘤新药imetelstat的临床二期研究的积极研究数据。而凭借此研究数据,曾经深陷麻烦的Geron或将迎来转机。
电子香烟可替代传统香烟吗?
一直以来,电子香烟(e-cigs)被吹捧为一个工具,可以帮助吸烟者戒掉传统香烟,因为传统的香烟被认为比电子香烟更有害。但是,由于电子香烟也含有尼古丁及可以释放出致癌物,之前提出的观点正确吗?一个研究团队近日在ACS 杂志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中称,电子香烟中的大多数尼古丁是可引起成瘾的那种尼古丁。
Nature:人体器官芯片或将替代动物实验成为医药巨头研发新宠
当前,人体器官芯片技术正不断获得研究者的青睐,在未来可能取代动物实验,成为一种颇具前景的研究手段。目前多家医药巨头公司已着手器官芯片的体外药物研发工作。
Nature:靶向端粒增强化疗药物敏感性
近日,来自美国salk 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发现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可能在细胞自我摧毁,防止肿瘤发生方面发挥着比之前预期的更为重要的作用,根据端粒的这一功能可以开发新的肿瘤治疗策略。
nature: 母亲的心理健康影响孩子的端粒长度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妈妈们如果处于严重抑郁状态,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白血球的减少以及染色体端粒的缩短(一类细胞衰老的性状),而且会表现出行为障碍等问题。
精华盘点:端粒与人类疾病!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形态学上,染色体DNA末端膨大成粒状,像两顶帽子那样盖在染色体两端,因而得名。在某些情况下,染色体可以断裂,这时,染色体断端之间会发生融合,或者断端被酶降解。但正常染色体不会整体地互相融合,也不会在末端出现遗传信息的丢失(被降解之类)。可见端粒在维持染色体和DNA复制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
The EMBO J:深度解读:端粒与癌症的那些事!
当机体细胞分裂时,子代细胞通常会接收来自母体细胞基因组的相同拷贝,然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偶然性的错误往往会产生引发癌症的基因突变;为了避免有害基因对有机体的不利影响,产生偏离正常染色体数量的突变细胞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