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首次观察到血脑屏障存在昼夜节律

2018年3月18日/生物谷BIOON/---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在大脑和身体其他部位之间充当着守卫的作用。这种屏障由位于血管内壁的细胞之间形成的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组成,用于阻止有毒物质和细菌入侵大脑。但是它也能够阻止许多用于治疗大脑疾病的药物通过。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神经科学教授Amita Sehgal博

2018-03-18

Hepatology:节律分子BMAL1可对抗酒精性脂肪肝

2018年3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酒精性肝病是全世界范围内慢性肝脏疾病的主要类型之一,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一些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酒精性肝病与节律受损存在潜在关联,但是肝脏节律蛋白在酒精性肝病病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得到了解。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肝脏细胞内的生物钟蛋白BMAL1对肝脏具

2018-03-14

基于忆耦器研究人员实现神经突触可塑性和神经网络模拟

人的大脑是一个由神经元和突触构成的高度互连、大规模并行、结构可变的复杂网络。在神经网络中,神经元被认为是大脑的计算引擎,它并行地接受来自与树突相连的、数以千计的突触的输入信号。突触可塑性是通过特定模式的突触活动产生突触权重变化的生物过程,这个过程被认为是大脑学习和记忆的源头。模拟神经突触可塑性和学习功能,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是未来实现神经形态类脑计算机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新型电子器件的出现和人工智能

2018-02-15

星形胶质细胞帮助大脑调节呼吸节律

2018年2月9日讯 /生物谷BIOON /——传统来讲,科学家们认为星形胶质细胞是安静稳定的,默默地支持着它们周围话多的线状神经元。但是现在一项NIH的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也可能具有它们的话语权。该研究表明沉默大鼠大脑呼吸中心的星形胶质细胞会导致大鼠呼吸频率下降,在跑步机上比正常小鼠更快疲惫。这仅仅是操纵星形胶质细胞与周围细胞交流方式导致呼吸改变的两个案例。图片来源:Jeffrey C. Smi

2018-02-09

麻省理工学院“类脑芯片”最新突破:人造突触问世,可将人脑能力“复制”到芯片 ,终端 AI 威力或不再受限

"-->人脑最不可取代的便是其综合处理的能力。人脑被柔软的球状器官所包围,这个器官大约含有一千亿个神经元。在任何特定的时刻,单个神经元可以通过突触(即神经元之间的空间,突触中可交换神经递质)传递指令给数以千计的其它神经元。人脑中有总计超过 100 万亿的突触介导大脑中的神经元信号,在加强一些信号的同时也削弱一些其它信号,使大脑能够以闪电般的速度识别模式(pattern),记住事实并执行其它学习任务

2018-02-10

Science:利用DNA复制节律杀死癌细胞

图片来自哥本哈根大学。2017年11月16日/生物谷BIOON/---人细胞在一生当中都会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在这个过程中,稳定地甚至是有节律地供应DNA构成单元(building block)是产生新的DNA所必需的。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健康与医学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展示了人细胞如何精确地调节这个过程从而确保它不会发生差错和导致疾病。他们还展示了他们如何能够操纵这种节律,

2017-11-16

环境毒素竟会影响人体昼夜节律

  我们都知道生物钟的失调与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近日,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昼夜节律会受到环境毒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该研究对应文章则发表于最新上线的Ec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名为“Evolution to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blates the Circadian Clock of an Aquatic Se

2017-11-15

深度解读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

北京时间10月2日下午17:30,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缅因大学的研究者Jeffrey C. Hall, 布兰迪斯大学的研究者Michael Rosbash和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者Michael W. Young因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得此奖。地球上的生命适应了地球的自转规律,很多年以来,我们都知道,包括人类在内的很多有机生命都拥有一种特殊的内部时钟,这种时钟能够帮助他们预

2017-11-15

Nature:神经连接蛋白控制星形胶质细胞形状和突触发生

图片来自Jeff Stogsdill, Duke University。2017年11月12日/生物谷BIOON/---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存在的时间几乎和大脑一样长。即便是一些简单的无脊椎动物,如秀丽隐杆线虫,也有原始的星形胶质细胞包围着它们的神经突触。当我们的大脑进化成复杂的计算机器时,星形胶质细胞的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但是星形胶质细胞的复杂性依赖于它们的神经元伙伴。当在培养皿中

2017-11-12

重磅级文章解读近年来昼夜节律钟突破性研究进展

2017年10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北京时间10月2日下午17:30,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缅因大学的研究者Jeffrey C. Hall, 布兰迪斯大学的研究者Michael Rosbash和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者Michael W. Young因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得此奖。近年来,在昼夜节律钟(生物钟)研究领域,科学家们取得了众多突破性的成果,本文中,

201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