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GP:大脑扫描有助社交恐惧症治疗

2012年9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发现,对社交恐惧症患者进行大脑扫描可以帮助判断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是否对其有效。 社交恐惧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的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然而,对于某一病人来说哪种治疗方法更好尚无法判断。

2012-11-18

Psychol Sci:刺激大脑特定区域或可缓解社交痛苦感

2012年12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系列的证据揭示了,负责物理伤痛的特定大脑区域或许也负责着个体社交痛苦的产生。但是改变特定区域的大脑活性是否可以改变人们经历社交的痛苦呢?近日,来自米兰比可卡大学的研究者揭示了,右腹外侧的额叶前皮质活性区域(rVLPFC)和社交痛苦之间是否存在偶然性的关联,右腹外侧的额叶前皮质可以调节物理性疼痛以及负面的情绪表达...

2012-12-06

媒体手记10:'传统新闻'、'网络新闻'、'社交新闻'

“事实为王”曾经是传统新闻行业信奉的核心价值观,在传统新闻从业者看来,时效性‘事实’、独立和第三方发稿机构的‘客观’立场、记者/编辑的‘理性’文风,均是衡量新闻稿质量的主要标准。 15年来,随着google的兴起,‘网络新闻’从业者的最大机遇是通过链接将一个持续性'话题'的各种动态联系在一起,方便读者‘自行辨明’话题背后的‘真相’。

2012-11-13

墨尔本21名婴儿感染可致死超级细菌 已被隔离

墨尔本21名婴儿感染可致死超级细菌 已被隔离。

2013-11-30

Nature:大脑神经细胞间也存在社交网络 堪比Facebook

近日,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报告说,大脑中的神经元连线起来就好似人类社会的社交网络,每一个神经元细胞都和其它细胞连接在一起,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Nature上。

2015-02-07

社交媒体会影响睡眠

严肃一点,不要在你的床上看手机了!这种调调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

2015-03-26

Cell:樊圃等揭示生殖隔离的分子机制

2013年7月3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樊圃为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细胞》(Cell)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论文,揭示了黑腹果蝇识别其它物种果蝇的生物学机制,鉴定出参与该行为的感觉受体、化学分子和相关神经回路。樊圃等的论文题为“抑制黑腹果蝇与其他种属交配的遗传和神经机制”,同期《细胞》还发表了耶鲁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John Carlson对该文的评论。

2013-07-30

内向者如何成为职场社交高手

在职场如何人际交往是一件工作外的大事,拥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工作生活都是一件有利的事,但是并非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外向型而且善于交际,内向的人怎样才能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呢?其实也可以有方法,学会利用自己的缺点,把劣势变成优势,让你也成为职场交际的高手。首先,要接受自己的内向性格。内向者谨慎、稳重、城府较深,往往做事可靠,亦容易被别人所认可。

2015-02-15

职场中过度害羞 当心社交恐惧症

很多人性格内向,与人交流会害羞脸红,这是正常现象,但是现在的80后人群中,很多人在职场中过度害羞,这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社交恐惧症。我在医院开诊的这些年,也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患者,比如说有一个女孩,刚刚24岁,家在和平区,本该到了工作的年纪,却因为一次次面试过程中,只要遇见面试人员,就面红耳赤,不能言语,严重的时候甚至手脚都发麻,呼吸也困难。

2015-02-15

PNAS:柏科植物随联合古陆的分离而发生隔离分化

5月1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兰州大学分子生态所(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生命科学学院)刘建全教授课题组及其国际合作团队的分子生物地理学和进化研究新成果:柏科植物随联合古陆的分离而发生隔离分化。第一作者和通讯联系人的第一单位均为兰州大学,是以兰州大学为主导、发表在该著名综合杂志上的第一篇论文。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