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Lancet:戴口罩、眼部防护用品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降低新冠病毒感染

2020年6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可阻止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传播,但是多远的距离是足够的呢?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和黎巴嫩贝鲁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可能有一个答案。虽然大多数公共卫生官员建议你把自己和他人之间的距离保持在 6 英尺(1英尺等于0.3048米),但是这

2020-06-13

《柳叶刀》:保持足够人际距离可降低新冠病毒感染风险

随着全球范围内COVID-19确诊病例数超过600万,死亡人数超过36万。当一个感染者排出带有病毒的飞沫,而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时,SARS-CoV-2病毒就会进入鼻子和喉咙。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1日在线发表研究说,综合分析显示,人与人之间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有助降低感染新冠病毒风险,并且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也能发挥一定作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等机构的研究

2020-06-03

Science:随着企业重新开业,戴上口罩和保持安全距离至关重要

2020年6月3日讯/生物谷BIOON/---2020年5月29日,在一篇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标题为“Reducing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的观点类型文章中,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中国国立中山大学的专家们详细描述了越来多的证据,表明作为导致COVID-19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可由无症状人群通过

2020-06-03

1.5米的社交距离可以保护你免受SARS-CoV-2感染么?

2020年4月3日讯 /生物谷BIOON /——各国政府都在建议我们彼此保持1.5米的距离,这是旨在限制冠状病毒传播的几项社会疏远举措之一。为什么是1.5米?这是我们最好的、最实际的估计吗?或者有任何可靠的科学证据支持它吗?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冠状病毒就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处于高危状态。飞沫会落在你的嘴巴或鼻子里。或者,液滴可能会落在

2020-04-03

Science:利用追踪近距离接触者的移动应用程序控制冠状病毒传播

2020年4月5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期刊上发布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冠状病毒SARS-CoV-2传播的了解。这一证据使得包括英国NHSX机构和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在内的多个国际合作伙伴能够评估在创纪录的时间内开发即时追踪接触者的移动应用程序的可行性。如果这些移动应用程序得到迅速和广泛的

2020-04-05

我们距离3D打印活器官还有多远?

2020年3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研究人员可以打印出构成人体组织的细胞和生物材料,但要使功能齐全的器官能够正常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多年来,科学家们预测一直被用来做玩具、房屋、科学工具甚至一个塑料小兔子的3D打印在未来某一天可能被用于打印活的人体器官来减轻捐献器官的短缺。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还在医学和牙科领域使用3D打印技术来制作种植体、义齿

2020-03-14

Neuron:社交压力下神经元的应对策略

为了应对压力,个体表现出不同的应对方式,每种应对方式都伴随着一系列的行为、生理和心理反应。积极的行为风格是指努力抑制来自压力源的影响,并与抵御压力有关;消极的行为风格是指避免面对压力源的努力,并与心理病理学上的“易感性”有关。这一问题又被称为“战斗还是逃跑”。但是,该行为选择背后的生物学基础并没有得到清晰的揭示。

2020-03-03

社交媒体对当代人健康的挑战

基于强大的功能和影响力,社交媒体网站和APP或许能够为医患群体提供无限的诊疗资源。但是,就像互联网带来的其它影响一眼,这也可能是喜忧参半。

2020-01-24

四个小技巧带你摆脱“社交焦虑”

2019年11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当今世界上,很多人都在社交场合中出现焦虑症状。美国焦虑与抑郁协会(ADAA)指出,美国每年约有4000万成年人经历各种形式的焦虑。其中,约有1500万人患有“社交焦虑症”,这表现为强烈地害怕在社交环境中被他人“评价”或“拒绝”。社交焦虑带来的负面情绪和精神状态会导致很多生理症状的出现,包括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手出汗,肌肉僵硬等等。这些症状反过

2019-11-10

动物研究显示青春期社交隔离会导致大脑发育异常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雌性小鼠如果在青春期被隔离起来,它们大脑中的前额叶皮质会出现非典型发育,并在成年后产生对一些习惯性行为的过度依赖,这种依赖被认为与上瘾行为和肥胖等相关。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突触形成各种神经网络,突触位于神经细胞表面的树突棘上,是脑部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在大脑发育的头几年,树突棘大量产生,之后经过外界刺激和学习的不断“修剪”,最终形成神经网络。青春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神经网

2019-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