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化修饰在炎症小体活化和调控中的作用和机制综述发表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和医学学部、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周荣斌、江维受邀在Cell旗下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上发表了题为Control of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by Phosphorylation 的综述性文章,系统总结和讨论了磷酸化修饰在炎症小体活化和调控中的作用和机制。炎
肌醇六磷酸是HIV-1组装和成熟所必需的
2018年8月1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特拉华大学、密苏里大学、德国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奥地利科技学院的研究人员提供了HIV-1病毒结构是如何组装的新细节,这一发现为治疗这种病毒感染提供了潜在的新靶标。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8月1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ositol phosphates are assembly
研究发现分泌途径磷酸化调控内质网氧化还原稳态的新功能
EMBO Journal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志珍课题组的研究论文:Secretory kinase Fam20C tunes endoplasmic reticulum redox state via phosphorylation of Ero1a。该研究发现分泌途径激酶Fam20C可通过磷酸化内质网巯基氧化酶Ero1a来调控内质网的氧化还原稳态,首次建立了蛋白
研究揭示泛素连接酶HECTD3调控病原菌感染诱导IFN-I产生的机制
I型干扰素信号途径在宿主抵抗病原体感染、减弱机体损伤和防止自身免疫疾病发生中都发挥重要功能,因此宿主体内I型干扰素的产生受到缜密的机制调控以确保维持适中的免疫反应。泛素化修饰在病毒感染诱导IFN-I产生和抗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得到较多研究,但在病原菌感染中的调控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并且IFN-I在宿主抵抗不同病原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也不明确。HECTD3是属于HECT家族的一个E3泛素连接酶,目前
研究揭示多聚谷氨酰胺延伸蛋白募集泛素受体蛋白质的分子机制
5月30日,国际学术期刊The FASEB Journal 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胡红雨研究组的研究论文PolyQ-expanded huntingtin and ataxin-3 sequester ubiquitin adaptors hHR23B and UBQLN2 into aggregates via conjugated ubiquitin。该研究发现多聚谷氨酰胺
Science:利用磷酸化蛋白质组学阐明阿片类药物在大脑中激活的信号通路
2018年6月28日/生物谷BIOON/---阿片类药物是作用于大脑中的强效止痛药,但它们具有一系列有害的副作用,包括成瘾。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MPIB);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医科大学、因斯布鲁克大学;美国天普大学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工具,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大脑对阿片类药物作出的反应。他们利用质谱法确定了大脑的五个不同区域中的蛋白磷酸化---蛋
JCI:泛素化修饰让前列腺癌更容易发生转移
2018年6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受体酪氨酸激酶是癌症的重要驱动因素。除了基因的异常改变,野生型受体酪氨酸激酶的异常激活也会促进癌症进展。但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如何促进前列腺癌,隐藏其中的机制目前仍然不明确。最近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的华人科学家Ping Yi等人发现一种泛素化修饰能够导致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异常促进前列腺癌转移。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受体酪氨酸激酶上发生的非降解功能泛
脑蛋白磷酸化可能是关键
2018年6月17日/生物谷BIOON/---长时间醒着能够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并且对睡眠的需求持续地在增加。睡眠随后通过分子生物化学变化来让大脑保持清醒。这些变化影响神经元可塑性和大脑功能,但是“睡意(sleepiness, 也译作睡眠需求)”的分子基础尚未得到很好的理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筑波大学、美国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和中国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构
Science子刊:魏文毅发现DNA能与泛素结合 对DNA修复意义重大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介导的蛋白降解”这一重要生物学机制。上面这串文字虽然看似复杂,但却很好理解:如果把蛋白比作是细胞内的快递包裹,“泛素”就是包裹上的特殊二维码。当细胞“扫”到这个二维码,就会降解相应的蛋白,维持细胞内的动态平衡。正是由于泛素化在蛋白质平衡中的作用太过关键,许多研究泛素的学者往往只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蛋白质上。但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魏文毅教授
Hepatology:南昌大学学者发现泛素样蛋白破坏底物mRNA和蛋白一致性促进肝癌进展
2018年5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关于转录组-蛋白质组关系的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存在mRNA/蛋白质表达的不一致,究其原因可能与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有关。但是目前仍然没有证据支持这一假设。Wnt诱导分泌蛋白1(WISP1)是β-catenin的下游靶基因,在肿瘤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WISP1在不同肿瘤类型中的表达和作用并不一致。最近来自南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WI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