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一种新的吃细菌能产生2种磁体

据11月23日期科学杂志上的一则报告称,最近在死亡之谷附近发现了一种具不同寻常特性的细菌。尽管有些细菌能够像候鸟一样产生微小的磁铁用于导航,这种新发现的细菌却是第一个被发现能够产生2种磁性粒子的细菌。 报道内容, "一组新的硫酸盐还原菌中的一种可培养的产胶黄铁矿趋磁细菌"描述了在实验室中培养这种细菌的第一次成功尝试,为了解这种细菌如何工作开辟了门路,并潜在的利用它的工具为工业和环境清理服务。

2012-11-18

Nucleic Acids Res:王恩多等发现带有遗传密码紊乱性的病原菌亮氨酰-tRNA合成酶采取的氨基酰化和翻译的质量控制策略

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8月23日在线发表了王恩多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Aminoacylation and translational quality control strategy employed by leucyl-tRNA synthetase from a human pathogen with genetic code ambigui

2013-08-29

Nature Biotechnology:如何正确选择特异性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丹麦科学家通过定量质谱技术鉴定了不同赖氨酸去乙酰化酶抑制剂靶向的乙酰化位点特征,这项成果对于基础研究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以及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临床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5-03-14

新药tenapanor有助慢性肾病患者吸收

在2014年美国费城举办的美国肾脏病学会周上,研究者表示,名为tenapanor的新药可以帮助减少肾病患者机体的磷素吸收,药物tenapanor是一种肠道钠/质子交换器亚型3(NHE3)的最小程度的系统性的抑制剂。慢性肾病(CKD)患者的肾脏功能往往处于受损状态,而且患者并不能分泌足够的磷来维持磷在机体的正常水平,最终就会导致诸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及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

2014-12-04

健康所乐卫东研究组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对神经前体分化的重要作用

近日,国际生物医学重要学术期刊BMC Biology 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乐卫东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

2015-03-26

Cell reports:Sirt1 N端结构域调控Srit1去乙酰化酶活性

近日,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cell reports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去乙酰化酶Sirt1的N端结构域能够促进内源性Sirt1与NF-kB p65结合,执行去乙酰化酶活性。这项研究发现了调控Sirt1去乙酰化酶活性的新机制,具有一定意义。

201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