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研究用“磁铁”指引纳米颗粒 对抗动脉硬化!
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一些国家,患动脉硬化的人特别多,动脉硬化会带来致命后果:动脉血管中出现的斑块沉积会导致中风和心脏病的发生。来自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利用纳米颗粒引导新细胞靶向血管病变部位,从而对抗动脉硬化。科学家们证明在小鼠体内这些新细胞确实能够在病变部位发挥治疗效果,但在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之前仍然需要更多研究进行验证。
欧盟研究利用纳米颗粒和低剂量放射性物质结合来改善伴随诊断在抵御癌症中的功效
日前,欧盟正在资助一个团体,来研究将合成性的纳米颗粒或抗体同低水平的放射性物质相结合来改善伴随诊断在抵御癌症和其它疾病中的用途。未来5年里这项研究将被资助640万美元,研究者的目的在于将纳米医学引入机体中,在人类机体中纳米颗粒就会主动或者被动地积累在特定的细胞中,随后研究者就会引入具有较短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当其遇到纳米颗粒时就会引发一定的化学反应。
ACSBSE:化疗药物包被或可增强纳米颗粒杀灭癌细胞的效力
最近,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ACS Bio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新方法用以开发潜在的纳米癌症疗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得水凝胶薄层沉积在纳米壳表面,而这种纳米颗粒仅有100纳米厚,其可以吸收红外线并且产生热量,当其加热时特殊的水凝胶就会失去水分,释放诸如糖类等分子。
ACS Nano:双重装备促使纳米颗粒精准狙杀癌症干细胞
近日,来自俄亥俄州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表面涂有寡聚糖并且填充临床化疗药物的纳米颗粒或可有效靶向杀灭癌症干细胞,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ACS Nano上。
PNAS:携带siRNA纳米颗粒可抑制肺癌细胞
RNA干扰(RNAi)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可以用来作为针对人体不同疾病(如癌症)的治疗策略。然而,在体内,如何将小分子siRNA转移到肿瘤或者癌细胞聚集的区域一直是很难的课题。通过一种高效的自组装系统,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和中国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课题组,发展了一套独特的纳米颗粒平台,通过由固体多聚阳离子脂类和脂类-多聚乙二醇构成的分子外壳,包裹着小分子siRNA的运输系统。
Cancer research:携带siRNA纳米颗粒抑制三阴性乳腺癌转移
近日,来自美国的华人科学家Zheng-Rong Lu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针对β3整合素设计了siRNA并通过纳米颗粒进行体内转运能够显著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转移和复发,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Nat Med:利用纳米颗粒开发出治疗深层癌症的光动力疗法
2012年9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技术有望为开发出一种新的安全而又非侵入式的治疗深入性癌症的方法奠定基础。在副教授Zhang Yong的领导下,研究小组迄今为止已证实在小鼠中,他们的技术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和控制基因表达。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纳米颗粒来开发出治疗深入性癌症的非侵入性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NAS:揭示肺粘液阻止纳米颗粒进入肺部
2012年10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德国萨尔布吕肯大学(Saarland University)和亥姆霍兹传染病研究中心(Helmholtz Centre for Infection Research, HZI)的研究人员阐明了肺粘膜的物理性质:他们发现肺粘膜上的刚性凝胶支架(rigid gel scaffold)将大的充满液体的孔隔离开...
Angew Chem:首次开发出自组装的纳米颗粒进行抗肿瘤的热化疗
2012年10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过去几年,人们对利用体外刺激物控制的靶向纳米颗粒(targeted nanoparticle)用于肿瘤治疗的潜力越来越感兴趣。更具体地说,人们大量关注将来自体外的近红外光(near-infrared, NIR)作为一种理想的方法来激发纳米颗粒。近红外光最少被皮肤和组织吸收,因而能够以一种非侵入的方式穿入深部组织。
Cell Transplant:磁性纳米颗粒增强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
2012年9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磁性纳米颗粒能够正向地影响移植的干细胞的靶向运送。两项刊登于当前一期Cell Transplantation期刊上的研究证实利用这种纳米颗粒如何提供更好的细胞停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