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多吃碳水或能防抑郁!西安交大研究发现,相对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每增加335千卡,重度抑郁症风险下降58%
很多人为了瘦身都会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有些甚至更加极端,直接“戒掉”,但科普工作者们经常会提醒大家,碳水化合物是一定要吃的,否则对生理健康有害无益。
Nutrition and Health:低碳水饮食可能让你短时间减重,但代价也同样惨重...
一说到饮食模式,除了“骇人听闻”的高糖高脂高热量饮食外,越来越多人开始排斥碳水化合物。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许多文章都在“揭发”碳水化合物饮食的“罪状”:摄入过多的“碳水”会让人变成胖子,而肥胖是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重大疾病的始作俑者。近几十年来,有一些研究确实证实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包括帮助参与者在短时间内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减肥效果特别好?来看看这篇最新的证据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就意味着上述食物在每日饮食摄入量中只占有很少的比重。这种饮食模式对于长期的减肥和健康效果如何呢?近日,发表在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中的一篇综述发现,长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与其他饮食的减肥效果差异并不大。而且,没有证据表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具有任何额外的健康益处。关键是,如果你在遵循是低碳水化合物,那么你需要更加注
一顿饭吃下大量碳水化合物后,体内会发生什么?
众所周知,糖是碳水化合物大家族的一类,它也是最廉价的“安慰剂”,但食用这个安慰剂的代价可着实不小。在过去30年里,大量权威研究和临床试验已经证明,摄入过量糖是导致全球肥胖的主要原因,也是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代谢综合征,以及许多常见癌症和蛀牙等疾病的重大风险因素。然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为了避免摄入糖,许多人选择了那些没有
JCEM:晚餐摄入含有全碳水化合物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性饮食或让心脏病的发病风险降低10%
2021年5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有研究证据表明,宏量营养素(macronutrients)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和食物来源上都在心血管疾病(CVD)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仅有有限的研究分析了不同质量的宏量营养素的摄入时间与人群机体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Endo
Science子刊:高脂肪、低碳水的生酮饮食可帮助戒酒,降低饮酒的“欲望”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品之一,“酒文化”也已经传承了上千年。但正所谓“小酌怡情,大酌伤身”,近年来,全球15岁以上人均酒精消费总量持续增长,酒精的不当使用现已成为一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饮酒人数约23亿人,其中约2.37亿男性和4600万女性患酒精使用障碍(AUD)。AU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部疾病,让人对酒产生强烈的欲
PLoS Pathog:抗碳水化合物抗体2G12交叉中和HIV-1和H3N2病毒,有望作为对抗有包膜RNA病毒的通用抗体
2021年4月8日讯/生物谷BIOON/---从HIV-1感染者身上发现的广泛中和抗体(bnAb)有助于设计和开发HIV-1候选疫苗和药物。其中的许多抗体已经显示出对不同HIV-1毒株和亚型的显著效力和广度。其中的一类不寻常的bnAb是专门靶向HIV-1包膜糖蛋白(Env)上的聚糖屏障(glycan shield)的抗碳水化合物抗体。虽然HIV-1 Env上
还在根据碳水含量选择饮食?NEJM揭示:这个指标才是重中之重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逐渐重视,糖尿病人群和渴望控制体重的人士都对高碳水食物避之不及。人们希望能够通过低碳水饮食控制体型,并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其一系列并发症。然而大多数人对饮食控制的认识并不到位。就拿食物来说,是不是含糖量高的食物就不能吃,含糖量少的食物就可以多吃呢?其实并非如此。时至今日,科学家们更推荐使用血糖指数(GI)来评估
NEJM论文解读:摄入富含低质量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会增加心脏病和死亡风险
2021年2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一项对生活在五大洲的人们进行的全球研究发现,摄入富含低质量碳水化合物(poor quality carbohydrate)的饮食会导致心脏病发作、中风和死亡的风险更高。无论人们以前是否有心血管疾病,摄入富含低质量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称为高血糖饮食)的较高风险都是相似的。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2月24日在线发表在
低脂高碳水VS高脂低碳水饮食,谁更胜一筹?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项小规模但高度受控的研究,低脂肪、植物性饮食的人每天吃的卡路里较少,但胰岛素和血糖水平较高,相比之下,他们吃低碳水化合物、动物性饮食的时候。在美国国家糖尿病和消化与肾脏疾病研究所(NIDDK)的研究人员的领导下,这项研究比较了两种饮食对热量摄入、激素水平、体重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医学》上,拓宽了人们对限制饮食中碳水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