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疾病患者“一粒药”的期待何解?
继部分抗癌药降价、进医保后,“保障2000万罕见病患者用药”提上议程,备受关注。近期,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强癌症早诊早治和用药保障的措施,决定对罕见病药品给予增值税优惠。从多发病常见病,到罕见病、疑难病,国家打出“组合拳”,满足重大疾病患者“一粒药”的期待。(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让“罕见病”不再是“孤儿”——重大疾病患者“一粒药”的期待何解?北京一家医院的医生在药房为取药
研究发现基因逃离着丝粒区域的进化趋势
着丝粒及其周边是植物基因组中进化最快、结构最复杂的区域。着丝粒与近着丝粒区域不仅经历着快速的序列变化与结构重塑,而且具有转录活性的基因,也是新基因起源的热点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明生研究组,在完成短花药野生稻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利用BAC测序和物理图谱等信息,完善了短花药野生稻十二条染色体着丝粒和近着丝粒区域的序列。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稻属及其禾本科植物着丝粒区域的比较
研究揭示水稻粒型和穗粒数协调发育的分子机制
5月22日,The Plant Cell 正式发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林鸿宣研究组题为GRAIN SIZE AND NUMBER1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OsMKKK10-OsMKK4-OsMPK6 Cascade to Coordinate the Trade-offbetween Grain Number p
从千亿个小分子化合物中寻找一粒沙
小编推荐会议:2018DNA编码化合物(上海)研讨会 李游将电脑上密密麻麻的符号数据,运用到新药筛选上来。提到程序员,人们往往瞬间联想到格子衬衫、双肩包、坐在电脑前敲代码等画面,而提到生物药企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人们眼前又可能会浮现出白大褂、护目镜以及一堆冰冷的实验器材。如果程序员与生物药企实验室工作人员结合呢?很多人会觉得难以想象。其实,在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先导”)
Science:首次对野生二粒小麦进行基因组测序,有助改进未来的小麦产量和安全性
野生二粒小麦,图片来自Energin .R Technologies 2009 LTD. 2017年7月1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一个国际团队有史以来首次发布野生二粒小麦(Wild Emmer wheat)的基因组序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7月7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Wild emmer genome architecture and di
小麦远缘杂交及着丝粒结构功能研究获进展
小麦与黑麦的杂交工作始于19世纪70年代,英国A. S. Wilson以小麦为母本、黑麦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获得真正的属间杂种,杂种高度不育。1888年,德国育种家W. Rimpau在普通小麦与黑麦的杂种不育株的一个穗子上得
遗传发育所等鉴定大豆百粒重调控基因
图:大豆百粒重基因鉴定。(A): 利用重测序群体定位的百粒重 QTL 位点。C:表明优势位点来源于栽培大豆 HN44;W:表明优势位点来源于野生大豆 ZYD7。PP2C- 1 在第 27 位氨基酸是 L(亮氨酸),37 位是 E(谷氨酸)。
一粒药丸能帮你
面对自己喜爱的食物,根本停不下!一块儿,一块儿,又一块儿......然后,为了避免肥胖带来的诸多危险因素再逼着自己去健身......可是我真的懒得动,肿么办啊!好消息来了!最近,研究人员取得了突破,为懒人实现了梦
中科院科学家揭示表观遗传因子CENP-A周期性招募CENP-N蛋白介导着丝粒功能的机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学家李国红、许瑞明等人发表了着丝粒区染色质高级结构和功能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揭示表观遗传因子CENP-A在着丝粒染色质高级结构建立中的功能以及如何招募下游CCAN蛋白并完成着丝粒功能提供了答案。
PNAS:蛋白质乙酰化修饰精细调控染色体着丝粒与微管连接的分子机制
近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蕴渝教授与姚雪彪教授研究组的合作成果。文章标题为EB1 acetylation by P300/CBP-associated factor (PCAF) ensures accurate kinetochore -microtubule interactions in mit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