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Pathog:衣原体与宿主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机制
2018年3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由来自NIH的研究员Phu Hai Nguyen等人发表在《Plos Pathogen》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衣原体蛋白与宿主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帮助揭示该病原体通过裂解细胞膜逃离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机制。衣原体存在很多不同类型,它们都能够引发严重的人类以及牲畜感染,例如感染性致盲以及性传播疾病等。在被感染的细胞中,病原体会在胞内小体中快速复
研究人员成功预测药物与离子通道相互作用量-效关系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广泛存在于人体中,是人体电信号传导的关键蛋白质,能引起可激活细胞的动作电位,在神经兴奋与传导、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心脏搏动、平滑肌蠕动和骨骼肌收缩等过程中均起到重要作用。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功能缺陷会引发心脑血管、神经精神等方面的疾病,是重要的药物靶点。迄今为止,准确表述配体-离子通道相互作用量-效关系的理论模型仍然匮乏,即便是经典的Hill方程也无法准确描述离子通道与药
研究发现不同表观修饰的相互作用加速MLL白血病进展
MLL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 MLL)是一类携带MLL基因重排的恶性血液肿瘤,病人具有完全缓解率低、易复发、生存期短的特点。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王前飞研究组致力于白血病的发生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研究。近日,该研究组与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黄刚研究组合作,首次揭示了两种不同组蛋白表观修饰相互作用,调控基因表达并加速MLL白血病进展的全新机制。相关成果以SETD2-
Cell:利用新方法绘制蛋白与代谢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组
2018年2月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发现细菌细胞中的蛋白和小的代谢分子之间之前未知的相互作用。该技术也能够被用来测试药物的效果。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1月11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Map of Protein-Metabolite Interactions Reveals Principles of
皮肤中的有益菌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促进组织修复!
2018年1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NIH下属的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实验室小鼠皮肤中的有益菌会与其免疫系统一起抵抗致病微生物并加速伤口愈合。研究人员认为解开人体的相同机制也许会帮助改善现有的皮肤创伤和其他损伤组织的治疗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Cell上。图片来源:Cell与人和其他动物相似,小鼠身上也寄生着大量种类繁多的细菌,总称为微生
Cell Research: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卞修武院士课题组与盛诺基合作揭示新型雌激素受体ER-α36靶点在临床乳腺癌病人中对他莫昔芬耐药的重要作用
国际知名肿瘤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 IF 15.606)近日发表了名为“Tamoxifen上调ER-α36阳性乳腺癌细胞中的ALDH1A1增强肿瘤细胞的干性并促进细胞转移”的文章(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cr201815),该研究由陆军军医大学,前第三军医大学病理科卞修武院士课题组与盛诺基合作完成 。乳腺癌是常见的影响女性健
中科院微生物组计划:研究中药与肠道微生物之间作用机制
“项目执行期为两年,总投入三千万元人民币,14个研究单位、30个研究团队投身其中。通过这一‘种子计划’的实施,为‘中国微生物组计划’做好预研工作。”在1月12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刘双江研究员说,希望在人类代谢性疾病并发症和中草药调控肠道微生物方面有所突破,相关成果可为人类面临的健康、农业、环境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刘双江所说的“种子计划”,是指2017年12月20日启
科学家揭示整合单细胞和群体细胞转录组数据推断细胞分化时间的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人口健康领域)马普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韩敬东研究组,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组,与清华大学沈沁研究组合作发表的论文,以Inference of differentiation time for single cell transcriptomes using cell population reference data为题,在线发表
科学家研究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图像了解疾病起因
1987年,瑞士研究人员描述了两个姐妹,她们分别出生但拥有类似的异常。她们小脑中缺失了一圈组织,心脏存在孔和裂缝。其中1人在心脏手术后于三岁去世,她的姐姐在四岁时也做过类似的手术,但活了下来。因为两名女孩的父母都没有这些异常,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他们的女儿继承了一种非典型基因的两个复本,导致了此前不为人知的一种症状。与女孩症状相关的核苷酸异常可能存在于一个单独的基因中。然而,若干其他基因
清华大学医学院李海涛课题组《自然通讯》发表合作论文揭示 YEATS2 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中的促癌作用
2017 年 10 月 20 日,生命中心李海涛研究组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石晓冰课题组合作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YEATS2 links histone acetylation to tumorigene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YEATS2 关联组蛋白乙酰化至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发生)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