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病毒或能操控宿主皮肤微生物组来吸引更多的蚊子从而促进蚊媒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来自中国清华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病毒或能改变其感染人类和小鼠的气味,被改变的气味能吸引蚊子从而促使蚊子叮咬宿主,并摄入宿主的血液随后将病毒传播给下一个“受害者”。

2022-07-06

Cell:清华程功团队发现皮肤共生菌在促进蚊虫叮咬蚊媒病毒感染宿主方面的关键作用

自然界的蚊媒病毒有数百种之多,可由蚊虫携带并传播给人类及动物宿主,引起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及出血热等严重疾病。

2022-07-04

圆心科技为“蒲公英行动”慢性皮肤病健康科普计划提供公益赋能

如何合理、有效、安全地使用上述药物已经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群体的重要关切。

2022-06-24

Cell:新型PROTAC,首次实现细菌内靶蛋白降解,可作为新型抗菌剂

细菌感染每年导致数十万人死亡,尤其在中低收入国家。

2022-06-23

Nature:解析出细菌IV型分泌系统的低温电镜结构,有助阻止抗生素抗性基因扩散

这项开创性研究首次解析出让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细菌之间传播的运输装置--IV型分泌系统(type IV secretion system)---的结构。

2022-06-30

扬州大学包文斌教授团队取得仔猪细菌性腹泻抗性遗传基础和调控机制研究新进展

该论文首次系统解析了仔猪细菌性腹泻抗性的遗传基础和调控机制,确定了仔猪腹泻抗性相关功能分子标记物及靶标基因。

2022-06-29

Cell子刊:肠道细菌产生的异戊胺代谢物促进小胶质细胞死亡,导致小鼠认知能力下降

肠道中细菌产生的一种称为异戊胺(isoamylamine, IAA)的代谢物会促进小胶质细胞死亡,导致小鼠认知能力下降。

2022-06-13

华人团队发现肠道细菌代谢物通过促进神经细胞凋亡,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这项研究为脑肠轴增加了新的证据,也提示了肠道菌群在年龄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该研究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2022-06-08

非编码RNA: 富含促进内皮细胞存活的microRNA的细胞外小泡影响皮肤组织再生

细胞和分子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以时空可控的方式发挥作用,对组织再生至关重要。血管生成是创面再生的重要机制,是由原有血管形成新血管的生理过程。不幸的是,衰老和代谢性疾病会对血管生成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影响

2022-06-02

皮肤镜病灶分割模型研究中取得进展

 皮肤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增长最快的癌症之一。其中,黑素瘤是最恶性的皮肤癌,2018年新增28.77万人并导致6.07万人死亡。皮肤镜是皮肤科医生用来区分黑色素瘤的使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皮肤镜图像中病

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