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学家揭示针灸的神经解剖学机制
2021年11月7日讯/生物谷BIOON/---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技术,千百年来一直被用来治疗慢性疼痛和其他与炎症有关的健康问题,然而对这种技术的科学基础仍然知之甚少。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阐明了针灸激活一种特定信号通路的神经解剖学原理。他们确定了针灸通过这种信号通路引发抗炎反应必须存在的神经元亚群。
《Nature》子刊:科学家发明通过肿瘤细胞的低温硅化来制造癌症疫苗的技术
癌症疫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门之一,且宫颈癌疫苗已经问世,这无疑给其他癌症疫苗研发带来了无限希望。2021年11月,《Nature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了题为“Cancer vaccines from cryogenicallysilicified tumour cells functionalized with path
近期科学家们在癌症复发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
复发一直是科学家们在癌症研究领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科学家们投入了大量精力来阐明多种癌症复发背后的机制,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期科学家们在癌症复发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与大家一起学习!
Science Advances:我国科学家发现骨钙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内在调控机制
骨源性激素骨钙素(OCN)对大脑发育和神经功能至关重要,但OCN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近日,我国科学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题为“Osteocalcin attenuates oligodendrocyte differentiation and myelination via GPR3
科学家发明无需染色使癌症组织自动“显形”载玻片
近日,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具有特殊光学结构的载玻片,无需任何处理就可以使载玻片上的不同细胞和组织展现出不同的色彩,并且证实其具有早期诊断癌前组织的潜力。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题为:“Colorimetric histology using plasmonically active microscope slides”。
EMBO Rep:为何癌症会在染色体混乱的环境中不断进展?科学家揭开其中的奥秘!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癌细胞如何利用一对基本的遗传和细胞过程来促进肿瘤生存和生长的。
肠道菌群还能促进癌症生长?《科学》发现全新联系
我们的肠子里住着无数小小的微生物。它们组成了人体的微生物组,与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时,疾病会破坏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诱导肠道菌群产生毒素,对人体带来危害。近日,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对健康的影响要比想象中大得多。它们甚至会改变人体的代谢,促进癌症生长。早前,研究人员们就发现性别本身会影响到肠道菌群的发
Science子刊:我国科学家揭示骨钙素介导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少突胶质细胞髓鞘形成的分子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由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Li Xiang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揭示了OCN介导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少突胶质细胞髓鞘形成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0月22日的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明纳米载玻片,无需染色肉眼即可识别早期癌症
在生物和医学研究中,癌变组织和正常组织样品不进行特殊处理时,在标准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直接区分,通常被研究的生物材料需要被染色以揭示其秘密,但这样可能会改变样本的特性导致误诊。最近,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的Belinda S. Parker副教授和Brian Abbey教授及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的显微镜载玻片,避开了这个问题,他们用这种新型载玻
Cancer Res: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方法来分析免疫疗法如何改变癌症患者机体的肿瘤?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首次利用一种非侵入性的光学探针来理解癌症患者接受化疗后机体肿瘤所发生的复杂变化,化疗是一种能利用机体免疫系统来抵御癌症的疗法,这种方法能将对肿瘤的生化组分的详细图谱分析与机器学习技术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