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Pathog:解析流感病毒核酸内切酶三维结构有助开发新的抗流感药物
来自法国格勒诺布尔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EMBL)的研究人员确定流感病毒RNA聚合酶中核酸内切酶部分的三维详细结构,其中这种酶在流感病毒复制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12年8月2日,这种重要的发现在线发表在PLoS Pathogens期刊上。 研究人员集中关注这种病毒RNA聚合酶中核酸内切酶那部分。
PNAS:新型蝙蝠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结构和功能机制研究
今年2月,一份发表于PNAS上的研究报告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研究人员从危地马拉3只果蝠体内检测出一种新型甲型流感病毒,从分类上看,该流感病毒完全不同于以往存在的流感病毒,属于一个新的亚型,研究人员把它定为H17N10亚型。大家关心的问题是这种新型流感病毒会不会感染人,会不会在人群中传播并引发流感的暴发?种种疑虑和不安一时间笼罩在公众心头。
PLOS ONE:研究合成人工酶可“剪断”病毒DNA
日本研究人员成功地利用人工酶作为“剪刀”,切断了引发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的DNA,从而遏制了其增殖。这一技术有望应用于治疗由DNA病毒引起的疾病。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人乳头瘤病毒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球形DNA病毒,所谓DNA病毒是核酸为单链或双链DNA的一种病毒,广泛存在于人、脊椎动物、昆虫体内以及多种传代细胞系中,它无法单独繁殖,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PNAS:揭示内甘露糖苷酶结构有助开发抗HIV和HCV等病毒药物
科学家们确定了内甘露糖苷酶(endomannosidase)的结构,从而显著地提高了我们理解一组包括艾滋病病毒(HIV)和丙肝病毒(HCV)在内的破坏力极大的人类病毒如何劫持人身上的酶来进行复制和导致疾病产生。2012年1月4日,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PNAS期刊上。这一发现为人们开发新的药物来对抗这些在全世界感染了1.8亿多人的致命性病毒提供了新的思路。
Nat Genet:科学家发现人类机体的抗病毒酶可引发癌症
2013年7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人类机体中一种抗病毒酶可以引发DNA突变,进而导致多种类型的癌症发生。
Nature:RNA 聚合酶-I的结构被确定
RNA 聚合酶-I (Pol I) 转录核糖体RNA(后者是核糖体组装必不可少的),因此这种酶是蛋白生物合成和细胞生长的一个主要决定因子。 Pol I的误调控已被与几种类型的癌症联系了起来,而且Pol I也在成为抗癌药物的一个目标。 在本期Nature上,独立工作的两个小组发表了分别以3.0 A 和 2.8 A分辨率确定的由14个亚单元组成的酵母完整Pol I的X-射线晶体结构。
Science:解析RNA聚合酶II的关键性延伸
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两大研究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发表了题为“Initiation Complex Structure and Promoter Proofreading”的最新报道文章,描述了RNA聚合酶II的转录起始过程,为分析研究转录起始提供了重要资料。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最新(7月29日)的Science杂志上。
PNAS:酶BTK在对抗病毒感染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2012年8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身体对入侵的细菌或病毒产生的初始反应是由先天免疫系统调控着的,在这种免疫系统中,细胞分泌出被称作细胞因子的信号分子从而促进炎症产生和对被身体识别为外来物质的靶标发动一般性反击。比如,蛋白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 TLR3)有助于启动对抗病毒的先天免疫反应。
Nat Rev Genet:真核RNA聚合酶II(Pol II)的中断广泛存在
跟随转录开始的真核RNA聚合酶II(Pol II)中断在不同的物种中成为一个普遍的基因调控机制,尽管在发育中的功能性作用的特征并不明显。对果蝇发育的新研究表明,Pol II中断是广泛存在的,并且对于原肠胚形成期间的同步基因表达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