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研究数据证实:deucravacitinib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兼具持久的疗效与一致的安全性
deucravacitinib有潜力成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口服治疗新选择,本次研究结果为此再添力证!
Cell:新方法筛选大规模遗传数据,有望鉴定出致先天性心脏病的蛋白网络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格拉德斯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用于识别可能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变体,为加快研究这一严重疾病提供了机会。
完全瘫痪者进行脊髓电刺激治疗,仅仅几小时就恢复了独立运动能力
早在30年前,就有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在腰骶脊髓上进行硬膜外电刺激(ESS)可以恢复脊髓损伤患者的的行走能力。但这需要数名理疗师的协助,经过数月高强度训练才行,而且成功案例极其有限。如果将这些复杂的、罕见的案例转化为一种可普遍应用的治疗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2018年,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Grégoire Courtine 博士
Nat Comun:递送细菌的钠离子通道基因可让活小鼠的心肌细胞电激活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展示了一种可以帮助活小鼠的心肌细胞电激活的基因疗法。该方法的特点是采用编码钠离子通道的工程化细菌基因。这一发现有可能导致治疗一系列电性心脏病的方法。
Science:我国科学家开发出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和裸盖菇素的非致幻类似物,有望治疗精神疾病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和苏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麦角酸二乙基酰胺(LSD)和裸盖菇素(psilocybin)的非致幻类似物,有可能用于治疗精神疾病。
我国学者发现打破昼夜节律致心脏病的机制
昼夜节律,即生物钟,已得到科学家的广泛研究。昼夜节律赋予了人类行为和生理学的时间模式,使身体内在与外在环境的预期变化保持一致,被扰乱的昼夜节律会对健康产生影响。逆天而行的作息会增加代谢紊乱的风险,从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到精神疾病和癌症。2022年1月17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和北京协和医学院、贝勒医学院等研究人员在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电刺激伪迹实时处理新方法
闭环电刺激在运动障碍疾病调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相对于持续电刺激治疗,闭环电刺激可以更小的刺激剂量取得更好的症状改善和更轻的副作用,但闭环电刺激的临床转化还需攻克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在电刺激位点的同步神经信号采集时如何去除刺激伪迹。近日,我国复旦大学的科研团队在《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
Science:短脉冲电刺激苍白球中特定神经元亚群延长了脑深部刺激的治疗益处
2021年10月10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使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更加精确的方法,从而使治疗效果超过目前可用的治疗方法。这一发现将极大地推动帕金森病研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0月8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ommensal
研究发现内侧苍白球电生理特征可预测梅杰综合症深部脑刺激治疗效果
梅杰综合症(Meige syndrome,MS)是一种罕见的颅颈部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症状通常发生于成年期,且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比例约为1.6:1~3.3:1)。患者会出现睁眼困难、眨眼次数增加、精神障碍等症状,生活、社交等方面往往会受到严重影响。MS早期治疗方式包括口服药物(如抗胆碱能药、多巴胺拮抗剂等)和肉毒素-A局部注射。但部分患者对口服药物反应差且副
Brain Stimulation:发现丘脑前核深部电刺激可以提高工作记忆精度
工作记忆是对信息进行短暂储存和操作的系统,支持学习、决策和语言理解等认知功能。多路复用缓冲模型认为,工作记忆内容由神经元群同步放电产生的不同gamma振荡表征,而且这些gamma振荡锁定在低频振荡的特定相位上。与该模型假设一致,前人研究发现,当同时编码多个物体时,海马gamma活动随着工作记忆负荷增加而变强。海马gamma振荡不仅支持工作记忆,也参与到记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