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种药物或可防致命核辐射

美国研究人员利用小鼠进行的新研究表明,一种用于治疗贫血等疾病的药物,可能会在核辐射事故中帮助挽救生命。这项成果同时有助于提高放射疗法的安全性。

2014-05-19

小分子药物可预防致命性辐射

大规模辐射接触,如切尔诺贝利和福岛第一核电站灾难之后的那类辐射接触,仍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顾虑及军事威胁。在小鼠中从事研究的科研人员表示,一类新的研发用于治疗其它疾病的药物可能会在发生辐射事故时帮助挽救生命。这些药物被称作PHD抑制剂,它们似乎能保护机体免于辐射诱发的胃肠道综合征,这种疾病通常会在接触辐射的2周内引起死亡。

2014-05-18

eLife:科学家“哄骗”大肠杆菌对辐射损伤产生耐受性

近日,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成功将大肠杆菌诱导使其对辐射损伤产生耐受,该项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eLife上

2014-03-19

Lethaia:奥陶纪末大灭绝后复苏—辐射期全球腕足动物

生物大灭绝后新的演化阶段是动物群再次建群(repopulation)的关键基础所在。

2014-03-15

Cell Death&Disease:microRNA与细胞辐射敏感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空间辐射生物研究室科研人员利用microRNA增加细胞辐射敏感性研究取得新进展,首次报道了miR-185通过靶向调控关键的DNA损伤传感因子ATR增强电离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及增殖抑制等效应。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分子,能够在转录后水平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3’非编码区(3’-UTR)相结合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

2013-07-16

PLoS One:病原体改变基因表达以应对电离辐射伤害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在线刊登了巴西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Trypanosoma cruzi Gene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Gamma Radiation,”,文章中,作者通过研究揭示了克鲁斯锥虫面对电离辐射有害压力时如何来改变自身的基因表达,从而来应对这种有害压力。

2012-11-18

Plas Pro Poly:黄青等生物分子辐射作用机理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黄青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小组近年来致力于辐射生物光谱学研究并持续取得进展。最近,该研究组在蛋白质辐射作用机理及光谱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辐射分为电磁和粒子辐射,辐射技术在癌症治疗、农作物、微生物育种等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013-08-29

PNAS:金枪鱼可能运输了福岛的辐射

近日,一项研究发现,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看上去把源自福岛的放射性从日本输送到了加利福尼亚。Daniel Madigan及其同事测量了2011年8月从加州圣地亚哥沿海捕获的15只蓝鳍金枪鱼体内的放射性铯同位素水平。

2012-11-18

PNAS:评估手机辐射对脑组织的效应

科研人员开发出了一种非侵入式核磁共振(NMR)方法,从而测量手机辐射对脑组织的效应。为了验证这种技术,David H. Gultekin 和Lothar Moeller测量了被牛脑组织和具有类似的电和热参数的凝胶吸收的手机辐射电磁能量的数量。手机是射频(RF)场暴露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根据与使用手机有关的脑癌风险增加而把射频(RF)场归类为可能致癌。

2012-12-19

Radiat Res:变形杆菌或成辐射暴露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近日,威斯康星医学院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可以用来确认人可能暴露于有害辐射的环境下,以便用来鉴别和治疗危及生命的辐射损伤。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5月1日的Radiation Research杂志上。威斯康星医学院的药理学和毒理学J ohn E. Baker博士是该研究论文的主要作者。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