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基于亚砷烯的多个独立靶向活性氧簇爆发的癌症治疗手段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是所有需氧生物产生的一组高度活性的小分子,包括羟基自由基(·OH)、超氧化物(·O2 -)和其他非自由基成员,如过氧化氢(H2O2)和单重态氧(1O2)。
Nature:揭示SAR1B感知细胞内亮氨酸浓度调控mTORC1活性
细胞如何感知营养物质状态从而协同调控生长是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营养物质包括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酸等。其中,细胞通过mTORC1复合物感受氨基酸浓度,并据此调节蛋白质合成和细胞生长。各种氨基酸的浓度会被其对应的感受器蛋白感知到(即氨基酸受体)。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无线电刺激响应型神经支架方面取得进展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特点是神经元退化或死亡,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进而影响运动和记忆能力。干细胞治疗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诱导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修复或替代受损缺失的神经元,可促进缺失功能恢复。细胞电活动在早期神经元发育和迁移以及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电刺激可调节干细胞的分化,实现神经突起的定向生长
强效半乳糖凝集素-3抑制剂belapectin联合Keytruda具有增强的抗肿瘤活性!
belapectin通过抑制半乳糖凝集素-3,调节肿瘤微环境,提高Keytruda抗肿瘤活性。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激凝素1通过直接共激活NF-kappaBp65并增强其转录活性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最具挑战性的亚型。人们在探索TNBC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面做了各种努力。在此,作者报道了激凝素1(KTN1)在TNBC中作为致癌启动子的新功能。KTN1在TNBC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或腔内或Her2亚型,且KTN1高表达的TNBC患者预后较差。在功能研究中,KTN1基因的敲除抑制了TNBC在体内外的增殖和侵袭,而过表达KTN1
科研人员制备出纳米级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研究员王俊峰和福州大学教授张腾合作,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制备出纳米级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nano-HCA@BG),该生物玻璃不仅大大降低了硼酸盐生物玻璃的生物毒性,提高了玻璃的生物兼容性,并且显着促进了硼酸盐生物玻璃对皮肤修复的效果,有望成为下一代皮肤伤口修复敷料。相关成果发
Science:泛素化对于热休克后细胞活性的恢复至关重要
2021年6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为了应对许多类型的应激,真核细胞启动了一种适应性的和可逆的反应,包括下调关键的细胞活动,同时将细胞质中的mRNA封存到称为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的结构中。伴随着这些应激反应的是泛素化的全局性增加,传统上人们认为这种情形是由于需要降解错误折叠或受损的蛋白质。然而,人们还没有详细表征泛素组(ubi
新冠肺炎治疗的新视角:通过调节炎症信号和活性氧、氮的纳米疗法治疗脓毒症
SARS-CoV-2已导致多达1.27亿人感染新冠肺炎。约5%的新冠肺炎患者罹患重病,约40%的重症患者最终死亡,相当于278万多人。新冠肺炎的病理特征类似于典型的脓毒症,重度新冠肺炎被确认为病毒性脓毒症。脓毒症的研究进展对改善这些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最近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导致认为,失控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是核心因素。然而,传统的脓毒症治疗方
植物内生及根际菌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中取得进展
植物内生、根际菌与植物宿主一起构成了复杂的动态微生态系统,这些与植物关联的微生物资源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着诸多生态学或生物学功能,使得植物内生、根际菌成为发现新颖活性天然分子的重要微生物资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黄胜雄带领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植物内生、根际微生物资源的活性天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