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科学家从结构上揭示丙型肝炎病毒进入细胞的机制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人类慢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病原体,全世界有超过7,000万人受到感染。HCV包膜糖蛋白E1和E2负责将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但确切的进入过程仍未确定。近日,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hepatitis C virus recepto

2021-10-13

Hepatology: 科学家找到改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有效靶点

在全球范围内,NAFLD是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估计男性患病率超过30%,女性患病率为1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患病率更高。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法是NAFLD的迫切需要。

2021-09-27

Nature:从结构上揭示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细胞机制,有助于开发出HCV疫苗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丙型肝炎病毒(HCV)表面上的一种称为包膜糖蛋白E2的关键蛋白的结构,以及它如何与在一些人类细胞表面上发现的称为CD81的受体进行相互作用。

2021-09-22

Nature子刊:SNORA73的缺失使细胞代谢重新编程,对脂肪性肝炎有保护作用

血脂异常和由此产生的脂毒性是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的病理特征。过多的脂质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并通过与氧化应激相关的多效性机制诱导细胞死亡。

2021-09-15

Hepatology:红景天苷激活AMP活化蛋白激酶途径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正成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红景天苷(p-羟基苯乙基-β-d-葡萄糖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和抗癌活性。然而,红景天苷对NASH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图片来源: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292604/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021-07-28

科学家揭示乙型肝炎病毒自限性新机制

  近期,Journal of Hepat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胡荣贵课题组的最新合作成果——Translatomic profiling reveals novel self-restricting virus-host interactions during HBV

2021-05-13

勃林格殷格翰BI456906启动2期临床:治疗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通过结合GLP-1和GCG激动机制,BI456906作为一款双重激动剂,有潜力通过改善新陈代谢来实现更大的体重减轻、也有潜力通过减少上游脂肪变性来减轻NASH。

2021-04-14

新研究揭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有效治疗靶标和血清诊断标志物

在物质条件充盈的当下,暴饮暴食和懒于运动的生活方式虽然深受人们喜爱,但也导致了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病率骤升。NAFLD是由单纯性肝脏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最终进展到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慢性进展性疾病,而肥胖、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引起的肝脏代谢失调是NASH发病的关键驱动力。因此,靶向脂质代谢途径抑制NAFL

2021-03-31

揭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由自身攻击性T细胞导致

2021年3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可导致严重的肝损伤和肝癌。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病症是由攻击健康组织的细胞引起的---这种现象被称为 “自身攻击”。他们的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开发新的疗法来避免NASH的后果。相关研究结

2021-03-2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新希望!吉利德与诺和诺德强强联合:扩大临床合作,开发组合疗法!

NASH已成为丙肝之后导致肝移植的第二大常见原因,目前市场规模已达400亿美元,尚无药物获批。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