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雌激素受体α的沉默表达可影响小鼠的母性行为
一种编码雌激素受体蛋白ERα的基因可以在小鼠大脑视交叉前区的神经元中进行表达,其可以影响小鼠照顾幼崽的行为。 2012年9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以前的研究表明,小鼠大脑内侧视前区(medial preoptic area)和特定的行为举止有密切关系,比如性倾向、运动、攻击和照顾幼崽等,参与这些行为的化学作用目前并没有人清楚。
Sleep:褪黑激素补充剂降低β-受体阻滞剂影响睡眠的副作用
2012年9月29日 电 /生物谷BIOON/ --在美国超过20万人服用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常用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焦虑以及高血压的药物。这些患者很多人存在睡眠问题,这可能是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导致的,因为这些药物抑制夜间褪黑激素的产生。 最近,布里格姆妇女医院(BWH)研究人员发现褪黑激素补充剂可显著改善服用β-受体阻滞剂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
β-受体阻滞剂抑制夜间褪黑激素的产生
2012年9月28日 电 /生物谷BIOON/ --在美国超过20万人服用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常用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焦虑以及高血压的药物。这些患者很多人存在睡眠问题,这可能是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导致的,因为这些药物抑制夜间褪黑激素的产生。 最近,布里格姆妇女医院(BWH)研究人员发现褪黑激素补充剂可显著改善服用β-受体阻滞剂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
Science:揭示性激素可以调节神经的生长和收缩
2012年12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新的机制,给男性类似于睾酮的性激素可以控制性别特异性的乳腺神经的生长和收缩。乳腺神经可以在乳腺输乳管中感知乳液的总量。相关研究刊登过12月7日的国际杂志Science上,研究者表示,激素可以通过改变神经生长因子BDNF来完成上述过程。
Aeterna公司公布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治疗药物AEZS-130 3期临床结果
6月26日,加拿大肿瘤药物公司Aeterna Zentaris宣布,3期临床实验最终结果表明,口服生长素激动剂AEZS-130用于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AGHD)是安全且有效的。 3期临床多中心开放标签研究最初设计为AEZS-130对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L-精氨酸(ARG)在AGHD患者与对照者的交叉实验,AGHD患者与对照组的身体质量指数(BMI)、雌激素水平、性别及年龄相匹配。
Cancer Res:微环境雌激素受体α有助促进血管正常化
雌激素直接促进表达雌激素受体α(ERα)乳腺癌的生长。然而,在肿瘤微环境中基质表达ERα对雌激素的促肿瘤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贡献从未被探索。 近来,发表在Cancer Research杂志上一则新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探讨了了17β-雌二醇(E2)影响肿瘤微环境和调节ERα阴性肿瘤发展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Lancet Oncol:Ganitumab不能改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
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的Kaplan-Meier曲线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IGF-2)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1R)结合,能促进细胞增殖和存活。Ganitumab是IgG1的单克隆抗体,能阻滞IgG1与IGF-1R结合。本文的研究人员旨在确定在激素受体阳性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内分泌治疗方案中增加ganitumab的疗效和安全性。
Nat Genetics:突变的褪黑激素受体加剧糖尿病的风险
根据菲利普伦敦帝国学院公共卫生学院Froguel领导的一项研究,携带MT2基因4个罕见突变中的任意突变将使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6倍。这项研究基于该机构于2008年的一项研究,之前的研究发现携带MT2常见变异的患者具有稍高的2型糖尿病风险。新研究的结果发表于Nature Genetics上。 这又是朝个性化治疗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Nature:雌激素受体改变“工作路线”致乳腺癌耐药
近日,英国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英国Nature杂志网络版上发表报告"Differential oestrogen receptor binding is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outcome in breast cancer"说,部分乳腺癌患者对常用的治疗药物表现出耐药性,其原因是体内的雌激素受体改变了“工作路线”。 雌激素受体是一种能与基因结合的物质。
NRR:下丘脑中肽类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的抑制
最近10年,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深入研究使人们对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现了2种新的下丘脑精氨酸-苯丙氨酸酰胺相关肽kisspeptin和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这些物质有调节生殖轴的作用。Kisspeptins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最有效的激活剂,Kisspeptin及其受体GPR54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中表达,并调节其功能,可促进青春前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释放和黄体生成素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