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科学家首次发现牙齿生长到鼻腔中的患者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EJM上题为“Ectopic Tooth in the Nos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西奈山医院的科学家们首次发现了一例牙齿长在鼻腔中的患者。文章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如何发现患者鼻腔中的这颗牙齿的,以及他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辉瑞/BioNTech向欧盟提交Comirnaty 12-15岁人群长期数据:疫苗效力达100%!
2228例试验参与者中,30例有症状COVID-19病例均来自安慰剂组,Comirnaty组为0例。
氮添加和降雨量增加对树木生长影响研究获进展
大气氮沉降和降雨量增加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然而这两个同时存在的全球变化因子如何影响树木的重要碳汇过程-树木木质部生长(独立或相互作用)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后余碧云在研究员黄建国的指导下,在河南鸡公山林冠模拟氮沉降和增雨实验平台开展实验,采用微树芯采样技术于2014-2015年生长季每周监测林
NEJM:AAV基因疗让A型血友病长期治愈成为可能
近期,顶级期刊NEJM公布了Spark A型血友病候选基因疗法SPK-8011的Ⅰ/Ⅱ期临床试验结果,首次证明了 A型血友病患者接受基因治疗后凝血因子Ⅷ能够长期稳定表达。A型血友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凝血因子Ⅷ缺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血友病类型,约占总患病人数的80%-85%,全球每5000名男性中就有1人患该病。凝血因子Ⅷ缺乏会导致无法控制的出血、致残性关节疾病
磷酸酶CTDSPL2在有丝分裂中被磷酸化,是抑制胰腺癌肿瘤生长和运动的靶点
羧基末端结构域(CTD)小磷酸酶样蛋白2(CTDSPL2),又称SCP4或HSPC129,是小CTD磷酸酶(SCP)家族的新成员,其在肿瘤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我国科学家揭示竹子茎秆快速生长的机制
竹子是一种独特的禾本科植物,它的茎秆生长迅速,如毛竹的幼嫩茎秆(笋)一天生长可达1米。这种特性使其能够与其他树木竞争,从而适应森林环境。以往对竹子木本茎快速生长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学、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近期,我国科学家开展了竹子新基因功能演化的研究,揭示了其茎秆快速生长的遗传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olecular Biol
Nat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在凝胶中生长的迷你乳腺癌模型 或有望帮助开发更高效的抗癌疗法
来自赫尔辛基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其或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激素受体保留在凝胶中培养生长的迷你乳腺癌中,这一发现为后期科学家们开发新型激素疗法,并研究个体药物反应和阐明药物耐受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Hepatology: IL-6诱导的cGGNBP2编码促进肝内胆管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新蛋白
白细胞介素(IL)-6诱导的肿瘤进展是通过诱导抗凋亡和增殖基因来实现的。然而,其他机制,如IL-6对环状RNA(CircRNAs)的调节是否也有助于肿瘤的发展,目前尚不清楚。
科学家发现调控儿童生长速度和青春期发育时间的关键蛋白
黑素皮质激素3受体(MC3R)一直被认为在新陈代谢和能量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年前,MC3R基因被发现,并被证明这种基因的缺失会导致小鼠生长减缓。近期,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MC3R是调控人类儿童生长速度和青春期发育时间的关键蛋白。该研究结果在《Nature》上发表,题为:MC3R links nutritional 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