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新冠肺炎:全球确诊68万,WHO启动临床试验,测试4种药物(氯喹/羟氯喹/瑞德西韦/克芝)!

2020年3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趋于平缓,但国外疫情却在迅速蔓延。根据百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截止2020年03月29日22时,全球累计确诊已超过68万例,国外累计确诊超过60万例、死亡超过2.8万例。药物和疫苗是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关键。当前,有多家药企已经

2020-03-30

芝和阿比朵尔治新冠收效甚微,或反而拖慢转阴

 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科学家们发起了多项研究探索现有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当地时间3月23日,医药学预印本平台medRxiv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未经同行审议),指出根据44例患者的随机对照实验的结果,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或阿比朵尔单药治疗在轻度中度COVID-19的临床治疗中收效甚微。此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还可能

2020-03-25

Conscious Cogn:研究表明,咖啡因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提高创造

2020年3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咖啡因可以提高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阿肯色大学的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咖啡因并不能激发创造力。"在西方文化中,咖啡因被认为与创造性的职业和生活方式有关,从作家的咖啡道程序员的能量饮料, 这些刻板印象背后有更多的真相。"心理学助理教授、最近发表在《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2020-03-11

艾伯维:向全球供应HIV药物克芝(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2020年03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 --艾伯维(AbbVie)近日证实了该公司在解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公共卫生危机中的活动,包括支持实验性使用HIV药物Kaletra/Aluvia(中文商品名:克力芝,lopinavir/ritonavir,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以确定其治疗COVID-19的疗效。该公司正与全球范围内选定的卫生

2020-03-10

中疾控等重磅研究揭示新冠病毒演变:突变如何显著增强传染

 当地时间3月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疾控中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匹兹堡大学、湖南大学五家合作单位的研究人员共同在生物科学预印本网站bioRxiv在线发表了一项针对新冠病毒演化过程中的突变、重组和插入的重磅研究(“Mutations, Recombination and Insertion in the Evolution of 2

2020-03-05

JMCC创刊50周年:一如既往追求严谨与影响

田蓉1,Michael Regnier21麻醉与疼痛医学系和2生物工程系,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美国今年是分子与细胞心脏学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Cardiology, JMCC)创刊50周年,作为新一届JMCC期刊主编(田蓉)与责任主编(Michael Regnier),我们很高兴能够在这里程碑的时刻接过这

2020-03-03

新型冠状病毒或存在两种亚型 其中一种亚型更具侵袭性传染更强

2020年3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肺炎于2019年12月下旬开始在中国武汉流行,从那时开始,SARS-CoV-2就已经开始影响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同时也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截至2020年2月28日,中国确诊患者人数达到78,959例,同时有2791例患者死亡。此前有研究表明,SARS-CoV-2与蝙蝠

2020-03-06

PLoS ONE:化疗对男性生育力的影响

近日,INRS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化疗对青春期前后男性生育能力的影响。

2020-01-23

Ana Chem:检测男性生育能力的新方法

目前对男性生育力的测试包括测量精子的浓度和活力。但是,精子的其他特征,例如它们向卵子移动的能力,可能同样会影响受精的可能性。近日,在《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快速便捷的微流控芯片,可以评估精子的上述趋化反应,这可能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生育能力。

2020-02-20

单分子谱定量解析泛素修饰对基因调控研究获进展

 人类基因组包含大约31.6亿个DNA碱基对,线性DNA分子作为庞大遗传信息的载体一般都比较长(人类一条染色体的DNA长度约为2米),生命通过组蛋白将DNA分子有序组织压缩形成微米级别的染色质存储到细胞核中。核小体是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元,其中DNA缠绕在组蛋白巴聚体周围约两圈,完成对DNA的第一次组装压缩。为了读取基因密码,染色质中的DN

202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