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药理学,生理学手段研究人类疾病相关的膜蛋白功能,结合结构生物学方法研究疾病相关的膜蛋白在人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并试图应用这些知识筛选,设计新的药物。
应用液体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人类(或其他高等真核生物)的膜蛋白(主要是G蛋白偶连受体和离子通道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发展优化应用于膜蛋白结构研究的液体核磁共振脉冲序列,和相关的数据分析方法。 应用药理学,生理学手段研究人类疾病相关的膜蛋白功能,结合结构生物学方法研究疾病相关的膜蛋白在人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并试图应用这些知识筛选,设计新的药物。
Nature:特殊甲基化结合蛋白或是治疗神经机能障碍的关键
基因复制是引发智障、自闭症及其它多种神经性疾病的常见原因,近日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贝勒医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治疗这种神经性障碍的潜在方法。
特别策划:2015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专题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30,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中国科学家 Youyou Tu (屠呦呦)因发现抵御疟疾的疗法,以及两位科学家: William C. Campbell and Satoshi Ōmura 因发现抵御蛔虫感染的疗法而获得此奖。
2015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揭晓,屠呦呦获奖!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30,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中国科学家 Youyou Tu (屠呦呦)因发现抵御疟疾疗法,以及两位科学家:William C. Campbell and Satoshi ōmura因发现抵御蛔虫感染的疗法而获得此奖。
2016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正式公布!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30,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东京工业大学的研究者Yoshinori Ohsumi因发现自体吞噬的机制而获得此奖。官方网址:http://www.nobelprize.org/随后生物谷将为您带来2016年诺贝尔
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研究详细简介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30,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中国科学家 Youyou Tu (屠呦呦)因发现抵御疟疾的疗法,以及两位科学家:William C. Campbell and Satoshi Ōmura因发现抵御蛔虫感染的疗法而获得此奖。科学家 Youyou Tu获得一半奖金,另外两位科学家分享另外一半奖金。
“旋转木马”上的蛋白质:昼夜节律和生理节律的连接点
有研究从分子原子层面,掀开了生理节律机制神秘面纱的一角。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地球每天的自转周期(20小时)被“编码”进了KaiC蛋白的原子层面结构。KaiC是蓝藻中的一种蛋白质,直径大小为10nm。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有关生物钟学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生物钟的生理节律是如何决定的?而且该研究对于未来发展针对生理节律紊乱的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Protoplasma:文彬等揭示超低温保存对顽拗性种子的生理学影响
目前来说,超低温保存被认为是唯一能够实现顽拗性种子长期保存的方法。然而,在过去的30年中,许多顽拗性种子的超低温保存试验都已失败告终,迄今为止仅有少数顽拗性种子通过超低温技术成功的长期保存。其主要原因是,从液氮中取出种子后会造成顽拗性种子活力的丧失,这称为超低温伤害。尽管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超低温伤害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其背后的相关机理还未有完整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