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新型非侵入性筛查方法:分析肠道微生物
根据发表在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证实:与临床危险因素评估和粪便潜血试验比较,肠道菌群的分析更成功地区别癌前腺瘤性息肉和侵入性结直肠癌。
尹慧勇:利用质谱组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和生物标志物
2015年5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5月15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5(第二届)代谢与疾病多学科研究论坛在上海好望角大饭店进行了第二天的议程。来自中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尹慧勇研究员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发表了题为"利
中央财政51亿支持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5日说,为充分发挥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中的带动作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将切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抓紧组织重大工程建设、加快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发展。
细菌生物电池获突破性进展 未来或可造福人类
5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英美两国科学家共同组成的研究小组已经揭秘了一种海洋细菌的发电机制,这种人们所熟知的希瓦氏菌(Shewanellaoneidensis)被用作微观生物电池可能不久后将成为现实
BJC:新生物标志物帮助预测肠癌细胞的传播性
2013年7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科学家们发现一种蛋白质在辨识肠癌蔓延风险高的肠癌患者是否需要化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杂志上。 该研究由医学研究理事会和英国癌症研究中心部分资助,Southampton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患者的蛋白质FOXO32水平低,癌症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风险显著增加。
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监测显示,自2005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中国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好转,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天然湿地、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发布 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
(一)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选择关键瓶颈问题,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不断提升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带动基础研究和技术科学的结合,引领未来高新技术发展。
中国与南盟国家共同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
北京3月5日电,中国-南盟国家编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交流培训会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的环境部门官员和专家将开展为期5天的交流研讨,共同促进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 生物多样性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是继气候变化之后又一全球环境热点。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研究发现生物多样性的全球性改变,而非丧失
研究人员说,尽管人类的活动加快了世界各地物种灭绝的速度,但在所有的海洋与陆地生境中还没有出现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丧失。相反,据一项新的研究披露,从一个生态系统至另外一个生态系统所发生的持续性的系统化改变是其物种的组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