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研团队研发出自主智能无针疫苗注射机器人
同济大学齐鹏团队应用世界领先的人体三维模型识别算法及自适应机器人技术,结合机电一体化无针注射器设计,联合多家技术企业和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共同开发了一款全自动无针头疫苗注射机器人。17日,该款全自动无针头疫苗注射机器人正式发布,这也是国内首次发布此项完整技术验证方案。该自动疫苗注射机器人可自动识别人身上指定的疫苗注射位
长期使用抗生素对人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2022年2月17日讯/在过去十年中,从个性化医疗角度来看,人类微生物组的研究无疑是最令人兴奋和扩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技术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可用数据已经改变了微生物组科学,丰富了我们对微生物组如何受生活方式选择和生活环境影响,以及它如何反映我们的健康状况的认识。
全球首个可自我繁殖的活体机器人问世,AI 立了大功
在我们眼中,机器人从来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可以让机器人既强壮又灵活。而现在,一种新型异种机器人已经诞生,来自美国佛蒙特大学、塔夫茨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了有史以来第一款可自我繁衍的活体机器人,它完全打破了人们对于机器人的固有印象,并且有望在未来为外伤、先天缺陷、癌症、衰老等提供更直接、更个性化的药物治疗。这项研究成果以
磁控连续体微型机器人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米自动化课题组在磁控连续体微型机器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A Flexible Magnetically Controlled Continuum Robot Steering in the Enlarged Effective Workspace with Constraints fo
哈佛医学院权威盘点:过去10年,医疗机器人最重磅突破有哪些?
机器人学是一门具有前瞻性的学科,旨在帮助人类克服一些重大挑战。然而,在医疗机器人领域,清楚地了解研究界最近取得的成就,以及这些工作在临床需求和商业化方面的地位,对于规划未来发展路径十分重要。近日,哈佛医学院通过一篇综述文章分析了过去十年医疗机器人领域的八个关键研究主题,通过搜索标准确定了十年中被引用最多的论文,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种便捷
5G技术助力冬奥医疗保障 京张携手远程完成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
近日,北京天坛医院指导、联合张家口第一医院共同成功完成5G通讯下远程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这是河北省首台、国内第三台5G环境下机器人辅助定位脑深部电极植入术。当日上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手术室内,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挂职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副院长的杨岸超医生正对着屏幕,通过5G网络与北京进行连线。网络的另外一端连着北京,坐着的是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贾旺,以
放大进博效应 美敦力与多家医院达成脊柱智能导航机器人合作意向
2021 年 11 月 6 日,中国上海——美敦力携 MAZOR X 脊柱智能导航机器人再次登陆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现场同来自全国多家医院的代表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意向规模过亿元,加速这一承接进博会溢出和带动效应的创新成果在中国落地。
ACS NANO:纳米机器人用于肿瘤细胞局部治疗
很多科幻电影里都有将微型机器人植入人体,对人体进行控制或者改造的情节。如今,这种在科幻电影里才能出现的场景已经不是天方夜谭!《ACS NANO》最新刊登了来自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Environmentally AdaptiveShape-MorphingMicrorobots for Localized Ca
华大智造远程超声机器人亮相进博会,携手罗氏等企业成立癌症“三早”生态圈战略联盟
2021年11月6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华大智造云影与罗氏、瀚维智能医疗、善诊正式达成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早的生态圈战略联盟。多方携手打造线上线下的整合体系,共同推进癌症防治,增加肿瘤诊疗资源,提高诊疗资源的可及性和均衡性,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携手共建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生态圈远程超声智慧医疗助力癌症“早诊
口腔微生物真能区分肺癌患者与健康人
肺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年增长。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但是仍有15-20%和50%以上的男性和女性肺癌患者没有吸烟史,提示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参与了肺癌的发生与发展。近年来,菌群成为医学领域中最引人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体微生物组对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与肺癌相关的菌群研究较多的集中在呼吸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