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开发出超快速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方法,无需血液培养,就可鉴定导致败血症的微生物病原体

来自首尔国立大学和QuantaMatrix公司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识别败血症病例中病原体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可能有助于选择最佳疗法。

2024-08-01

3名患者死亡,FDA暂停BioNTech与宜联生物合作开发的ADC药物临床试验

该ADC药物可能会产生“不可接受且显著的疾病或伤害风险”,据悉,该ADC药物在1期临床试验中出现了3名患者死亡。

2024-06-20

眼科药物创新前沿论坛 | CPHI China生物制药展区看点汇总

50+国内外讲者专家和1000+专业观众将在此汇聚,2024年6月19-21日,期待与您相约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即刻预登记,立省100元现场登记门票(6月14日截止)

2024-05-15

​Nature子刊:浙江大学孙会增/王永成团队开发微生物组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揭示奶牛瘤胃微生物活性功能类群

该研究利用MscT技术,通过基于BGMGM的泛基因组功能基因比对策略,揭示了瘤胃微生物生态系统原位活性代谢功能类群。

2024-06-16

Cell重磅:复旦团队利用AI技术,从全球微生物中一性发现近百万种候选抗生素

这项研究证明了人工智能方法从全球微生物组中鉴定功能性抗菌肽的能力,为抗生素开发者提供了多种新线索,并标志着一个充满希望的抗生素发现新时代的开始。

2024-06-12

生物技术的巨大胜利!欧洲决定放开对基因编辑农作物的监管

尽管欧洲议会长期以来一直对“新基因组技术”持相当大的反对态度,但最近几个因素已经减轻了他们的抵制。

2024-02-12

《自然·生物技术》:9分钟区分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AI工具诞生了!

结果显示,iSTAR不仅准确性更高,而且速度更快。使用乳腺癌数据集进行分析时,XFuse需要1969分钟,而iSTAR仅需9分钟,比XFuse快了213倍。

2024-02-12

用于原代生物样品研究的生物正交光催化邻近标记技术CAT-S取得进展

该工作对生物正交光催化标记化学进一步发展,实现了其在动物组织和临床来源的原代细胞的应用,并进行了原位线粒体蛋白质组解析。

2024-04-21

Nature Methods | 提高生物大分子成像分辨率:电喷雾技术在cryo-EM中的突破

该研究首次详细阐述了通过电喷雾辅助的低温电子显微镜(Electrospray-assisted cryo-electron microscopy)技术来优化蛋白质样本制备的过程。

2024-05-02

Nature | 抗体设计的未来:AI技术助力挑战传统药物研发

未来,抗体的设计和开发可能不再依赖于庞大的实验室设施和繁复的实验过程,而是在计算机模拟和预测的基础上,快速有效地进行。

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