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再生生物学多组学数据库发布

   随着细胞重编程、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再生生物学进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助力解决组织替代、功能修复、衰老干预、疾病治疗等一系列生命医学领域的重要科学难题。面对科学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亟需建立以再生生物学为核心的开放数据库,以存储世界范围内的组学研究数据为基础,推动再生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应

2021-10-11

学家在试管中重构蓝藻完整的生物钟系统

   近期,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试管中重建了蓝藻完整的生物钟,并实时研究生物钟相关蛋白的节律性与相互作用,揭示昼夜节律的工作机制。该论文发表在《Science》上,题为:Reconstitution of an intact clock reveals mechanisms of circadian t

2021-10-22

我国科学家实现对乙酰氨基酚生物合成

   近日,北京化工大学研究团队在《Metabolic Engineering》杂志发表题为“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n artificial pathway for biosynthesis of acetaminophen in Escherichia coli”的研究论文,该团队通过设计和构

2021-10-15

学家开发一种新型微生物群体单细胞分辨率高通量空间转录组分析技术

  近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高通量空间转录组成像方法——并行连续荧光原位杂交par-seqFISH(parallel sequential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技术,能够在单细胞水平鉴定和观察微生物基因表达谱和微尺度环境中的空间信息,同时利用成像系统对不同菌落核仁长度、

2021-10-26

中国科学家发现新型主动脉瘤和夹层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高致死率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为1.3-8%,目前尚无能够有效预防其发生发展的药物。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探索相关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近日,北京大学和武汉同济医院的研究团队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杂志发表了题为“Untargeted metabolomics identifies succ

2021-10-22

我国科学家揭示托品烷生物生物合成的关键机制

   以托品烷生物碱(莨菪碱)为药效基础的植物曼陀罗和颠茄,在全世界有近两千年药用历史。目前,莨菪碱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镇痛、麻醉、止痉挛等,具有较大市场。然而,其生物合成机制被相关科学家列为未被解决的科学问题。“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基于植物底盘的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研究及其应用”项目近期取得重要进展。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团队报道了茄

2021-10-09

2022年科学突破奖得主揭晓,六名生物学家获得科学突破奖

当地时间2021年9月9日,突破奖基金会及其创始赞助商宣布了第十届年度突破奖的获奖者,奖金总额为1575万美元。六名科学家斩获“生命科学科学突破奖”。

2021-09-10

“人工淀粉”火爆全网 合成生物学开启 “造物”时代

近期,“人工淀粉”的新闻火爆全网。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经过6年技术攻关,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设计人工生物系统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喝西北风”从一句笑谈变成了现实,这一成果被国际学术界认为将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人工合成淀粉火爆全网的背后是合成生物技术的强力支持,可以称得上是合成生物学巨大的进步,也

2021-10-02

Environment Int:生命早期暴露于烟草烟雾或会加速机体的生物学衰老

来自庞培法布拉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生物性衰老的加速或与孕期和儿童早期接触烟草烟雾以及室内接触炭黑有关,本文研究中,科学家们首次评估了早年间大量的环境暴露与儿童机体表观遗传年龄之间的关联。

2021-08-31

Science: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压电生物有机晶片 或能利用肌肉动力来实现机体伤口的愈合

2021年8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压电生物材料(Piezoelectric biomaterials)从本质上来讲适合在生物系统中用来耦合机械力和电能,从而实现体内的实时传感、驱动和发电;然而,无法大规模地合成和排列压电相,实现其实际应用对于科学家们而言仍然是一大挑战。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题为“Wafer-scale h

202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