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arcinogenesis:TNFRSF10B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2013年8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在美国,肺癌是男性和女性癌症患者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诊断病例中占80%以上。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非常低,只有约16%的患者能存活五年。可悲的是,只有约4%的晚期疾病患者能存活超过五年。 上述现象是因为肺癌患者的遗传多样性。

2013-08-11

PNAS:黑猩猩肠道微生物多样的决定因素

对坦桑尼亚Gombe国家公园的黑猩猩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一项长期研究发现,几个因素——包括地理、性别和年龄——影响着这种动物的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Howard Ochman及其同事从已知身份和亲缘关系的35只Gombe黑猩猩的粪便里分离出了微生物。系统发生学分析表明,这些Gombe黑猩猩的肠道微生物群与包括黑猩猩的其他亚种在内的其他大猿截然不同。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PNAS上。

2012-11-18

多国科学家携手绘制人类基因多态性图谱

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科学家正在携手绘制一组特殊的图卷,它们中的每一张都由23对染色体,约30亿个DNA碱基对组成,却各有异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详尽的人类基因多态性图谱。 通过解读这一图谱,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自身生老病死的奥秘,为未来解决艾滋病、癌症等不治之症和其他疑难杂症找到理论基础和科研依据,并为未来的个体化医学奠定科学基础。 “我们已在白色人种中发现了具有天然抵御艾滋病毒的基因。

2012-11-19

JACS:雷晓光等揭示新型原创生物正交反应

2013年3月26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雷晓光实验室在 J. Am. Chem. Soc. 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 “A Bioorthogonal Ligation Enabled by Click Cycloaddition of o-Quinolinone Quinone Methide and Vinyl Thioether”的文章(http://pubs.acs.org/doi/pdf/

2013-03-29

Cancer:G蛋白基因多态性改变与膀胱癌患者生存期有关

2013年3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新的分析研究发现一个特定的细胞信号通路基因的改变与膀胱癌风险,复发,病情恶化,患者的生存有关。 相关结果公布在Cancer杂志上,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提高膀胱癌的筛查和治疗。G-蛋白信号(RGS)途径对各种细胞过程是很重要的,并且与多种癌症有关联。

2013-03-25

帝人改良植物性生物聚碳酸酯树脂技术,提高耐热性及耐冲击

帝人公司日前改良了植物源生物聚碳酸酯树脂产品“PLANEXT”的技术。通过改变分子设计,使得耐热性及耐冲击性比以往的PLANEXT有了提高,解决了与用石油制造的聚碳酸酯树脂相比所存在的问题。改良型产品名为“PLANEXTD-7000”。 PLANEXT是环保型树脂,植物成分高达70%,所用的原料是用从玉米粒等中提取的淀粉制成的一种化合物异山梨醇(Isosorbide)。

2013-04-23

Mol Ecol:李德铢等异型花柱植物花表型多态性维持研究获进展

被子植物花表型多态现象在种群内的维持与稳定受其自身遗传和生态选择等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随机因素,如奠基者效应、瓶颈效应和遗传漂变等可能对物种分布区内特定种群,尤其是作用于分布区边缘种群时,对种群性别表型多态性的保持与丢失可能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然而,到目前为止仍缺乏确凿有效的证据支持这类假说。

2012-07-23

专访谭洪:生物技术领域“门外汉”的颠覆创新

十年前,谭洪创立了ForteBio,由于各种纷杂的原因,作为创始人的谭洪离开了Fortebio。 12月20日,接受生物谷编辑采访时,谭洪正在赶赴美国的路上,他笑称,那次离开就如同当初乔布斯在1985年离开苹果一样。 他开创的ForteBio与著名生物技术企业颇尔(Pall)步入了新台阶。对于他而言,他从来没想过要如当年乔帮主那般重回自己创立的企业重掌帅舵。 Fortebio被颇尔收购了。

2014-04-11

BioScience:保留林业留下树木并造福全世界的生物多样

发表在2012年7月号的《生物科学》(BioScience)上的一项评估说,称为保留林业(retention forestry)的管理方法——它涉及到在伐木的时候故意不砍伐一些选中的树——已经传播到了全世界的很大一部分森林,而且正在为自然保护带来广泛的收益。

2012-06-14

Biochemical Journal:我国科学家发现对环孢菌素敏感的基因多态性位点

甲酰肽受体1(Formyl peptide receptor 1, FPR1)属于A族G蛋白偶联受体,可被菌源性甲酰化肽及部分病毒来源的蛋白所激活,引起嗜中性粒细胞趋化、脱颗粒和超氧离子释放。活化FPR1有助于清除病原菌和损伤组织,在先天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1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