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瞿礼嘉教授再获教科书级的重大发现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瞿礼嘉教授实验室的研究论文“RALF peptide signaling controls the polytubey block in Arabidopsis”以长文形式在国际著名期刊《科学》(Science)上在线发表,该论文揭示了模式植物拟南芥通过小肽信号及其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防止多精受精的分子机制,即每个胚珠仅允许一根花粉管穿出花柱道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NA组学团队开发PolⅢ转录的非编码RNA功能网络信息库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NA组学团队杨建华教授等开发了Pol3Base数据和信息库,系统鉴定RNA聚合酶III(PolⅢ)转录的非编码RNA(P3RNA),全面解析P3RNA的互作组、表达、进化、表观转录组、疾病变异及调控网络。Pol3Base 网站整合了由不同转录因子调控的数千个 RNA 聚合酶 III 转录的 ncRNAs 转录组数据。Pol3Base 的
生命科学的变革:自动化+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游戏规则”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领域发展的愈加火热,已成为主导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正如中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所描述的那样,人工智能所开启的这条进化之路将比自然进化快千百倍。
服务“两区”建设,昌发展国际精准医学加速中心即将亮相生命科学园
近日,北京市发布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发挥昌平区对前沿技术突破和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的孵化作用”,“推动原创成果与技术向产业的转化”。为促进“产、学、研、医”紧密协同,加速临床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昌发展于生命科学园核心位置打造国际精准医学加速中心。据相关专业人士介绍,该中心的落成将完善生命科学产业研
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发布!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6人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初步候选人名单予以公布。中国科学院 2021年8月1日 共191位候选人进入第二轮评审,其中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6人。1、性别统计:男性32人,女性4人,男性占比为88.89%;2、年龄统计:年龄最大的是66岁,最小的是43岁,平均
丹纳赫生命科学联合药明生物发布生物药解决方案,共论生物制药行业热点趋势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科技共享、本土创新更是贡献卓著。医药企业,通过产、学、研、资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品创新,普惠大众,呈现百花齐放之势。2020年突如其来的严峻疫情,对生物医药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然而新冠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发速度之快,产品之多,应用之广,实现了核心技术和产品的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