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 Methods:解锁生命的地图!人体图谱带来的科学革命

在过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已经揭示了细胞作为生命基本单位的诸多奥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这还远远不够。细胞的内部不是一片混沌,而是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扮演着特定的功能。

2024-12-17

科学家首次发现,“生命8要素”累计得分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密切相关

这个研究首次表明,18-45岁之间的累积LE8得分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密切相关,累积LE8得分越高,45岁之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越低,全因死亡风险也越低。

2025-05-20

改写生命密码!iScience:工程病毒样颗粒在类器官中“出手”,成功将囊性纤维化关键突变G542X转为G542R

研究利用工程病毒样颗粒递送腺嘌呤碱基编辑器,在患者来源的肠道类器官中,将囊性纤维化致病突变G542X编辑为G542R,恢复了部分CFTR功能,为该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2025-04-17

华人学者本周发表了6篇Cell论文:蚂蚁生命之树、高效抗病育种、数字胚胎、丹尼索瓦人长相、章鱼触觉感知、土著人皮肤微生物组

本周,华人学者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 6 篇研究论文。这些研究包括重构蚂蚁生命之树、章鱼触觉感知环境微生物、土著人的皮肤微生物组、作物高效抗病育种新思路等。

2025-06-23

最新研究:生物超弱光子发射(UPE)可以反映生命活力,活体小鼠「光芒」更显著,应激情况下植物也更亮

该研究表明活着的生物能发出清晰可辨的光,而死亡后这种光会快速衰减。植物不仅会发光,还能通过发光传递“受伤”信号,温度、物质刺激等都会影响其发光强度。

2025-05-24

UCSD团队发现,生命早期接触大肠杆菌素的致突变细菌可能导致早发性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

这项突变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某些突变特征在不同国家和年龄群体中的流行率差异,强调了大肠杆菌微生物群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可能作为早期致突变因子的潜在作用。

2025-04-30

Nature:孕育生命需要多少能量?

研究结果表明,繁殖的间接成本通常远远高于直接成本,与以往模型的假设大相径庭。例如,在哺乳动物中,间接成本通常占繁殖总能量的90%左右,仅有10%的能量储存在后代中。

2024-10-25

:开发普适性仿骨基质,实现编织骨类器官体外构建及全生命周期解析

本研究聚焦于骨类器官构建的关键瓶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仿骨基质的骨类器官构建策略,不仅为骨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可扩展的类器官平台,也为骨组织再生开辟了全新的研究路径。

2025-03-27

合成生物学元件与数据发布

该团队设计并构建了合成生物学元件和数据库RDBSB,在线提供了系统审编的定性和定量催化信息,如元件的活性、底物、催化反应最佳pH值和温度以及底盘特异性等关键参数。

2024-10-18

瑞金医院普外科/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于颖彦教授发表类器官活的标准化建设与挑战综述

标准化类器官培养技术与临床大数据或基因组大数据相结合,有助于新药研发及药物敏感性精准预测。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