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cleic Acids Research:水稻非B型DNA二级结构的鉴定及功能分析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张文利课题组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Genome-wide characterization of i-motifs and their potential roles in the stability and evolution of transposable elemen
Molecular Cancer:环状RNA通过经典信号通路抑制肿瘤进展
环状RNA(circRNAs)以单链和共价闭环结构为特征,通常由preRNAs的外显子反向剪接而成。以前,circRNA被认为是低丰度剪接错误的副产品。然而,通过深入的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circRNAs已被证明广泛存在于转录本中。
熬夜致癌的原因被发现:熬夜破坏癌基因节律,导致DNA修复效率降低,患癌风险大增
昼夜节律,即生物钟,已得到科学家的广泛研究。昼夜节律赋予了人类行为和生理学的时间模式,使身体内在与外在环境的预期变化保持一致,被扰乱的昼夜节律会对健康产生影响。熬夜会增加代谢紊乱的风险,从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到精神疾病和癌症。近日,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期刊上发表了
环状RNA PVT1的起源和生物发生以及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机制
近年来,由于环状RNA(circRNA)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在未来创新治疗中的潜力,所以它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开始被广泛研究。
Molecular Cancer :尹玉新团队发现抑癌基因PTEN编码的环状RNA,能够抑制肿瘤侵袭和转移
PTEN,是人类肿瘤中突变率最高的基因之一,肿瘤数据库统计显示,PTEN基因在不同组织来源肿瘤中共发现超过2700多种突变。作为最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PTEN基因转录水平以及蛋白合成方面的微小变化即可对肿瘤生成产生重要影响。PTEN基因敲除小鼠多脏器发生肿瘤,表明PTEN在抑制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脂质和蛋白质双
Nature Methods:科学家用DNA制成可监测蛋白质运动的纳米天线
近期,加拿大科学家利用DNA制成了一种纳米天线,能够近距离监测蛋白质的运动,进而了解其功能。相关结果发表在《Nature Methods》期刊,标题为“Monitoring protein conformational changes using fluorescent nanoantennas”研究人员通过短DNA片段合成了荧光纳米
Nature:科学家发现同时具备两种DNA修复功能的新蛋白靶点
人类每天在辐射、雾霾等各种外部环境及细胞代谢产物等内源因素影响下,生命的核心DNA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ed breaks, DSBs)是损伤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同时,生命也无时无刻不在自我修复,而其不正确的修复会促进癌症的发展。针对如何准确修复DSBs的研究备受关注。近日,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
Cancer Discovery:科学家首次发现致病大肠杆菌会往肠细胞中注射新型毒素,破坏肠细胞DNA,促进癌症的发生
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Fangyi Wan教授及其团队,在著名期刊Cancer Discovery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发现肠道中的黏附型致病菌可以通过其3型分泌系统(T3SS)与肠上皮细胞连接,并注入基因毒素(genotoxin)UshA破坏宿主肠上皮细胞中的DNA,导致细胞癌变以及肠癌的发生。每个人的肠道里免不了会有
武田与Code Bio达成20亿美元协议:利用靶向性3DNA非病毒基因药物递送平台,开发罕见病基因疗法!
3DNA是一种新型、非病毒、多价、合成DNA递送平台,可克服基于病毒的基因递送方法固有的许多挑战,包括免疫原性、大小和递送限制、无法再给药以及制造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