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院士:论文写在田里 成果留在农家

丰收6月,麦浪翻金。无论是齐鲁大地还是北疆南国,广袤的农田中常年都会见到一位古稀老人的身影,寒来暑往,风雨无阻。他所育成的“济麦22”等名优系列小麦品种,已累计推广超过4亿亩,解决了1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

2016-06-13

存玉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医学院10月17日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名单,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华裔教授王存玉名列其中。这是30年来,美国国家医学院首次将院士称号授予来自中国大陆的华裔科学家。 现年48岁的王存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美国生命科学的任何一个领域,华人学者‘顶天立地’,不可或缺。除我之外,再挑几十个华人科学家,也都有资格当选院士。

2015-03-26

院士:临床医生都应是研究者

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资源丰富,但却涉猎粗浅、观念落后,同时成果又最实用、需求最急迫。

2015-03-26

:HLTV-1、HIV、EBV、HBV病毒与血液恶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苏州 2012年9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9月21日,我国著名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教授在第十二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上发表了题为《病毒相关的血液恶性疾病的研究现状》的精彩演讲。 王振义教授在对病毒相关的血液恶性疾病的演讲中,提到如下观点: ●已明确: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是由HLTV-1病毒引起的,急性ATL用化疗治疗。

2012-10-08

学浩教授成为南京医科大学历史上第一位院士

12月8日,中国工程院在北京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通过提名、遴选、两轮评审和最终选举,我校王学浩教授榜上有名,成为我校历史上第一位院士。 “第一时间得知当选的消息,我非常高兴,心情也很激动!”,王学浩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对我个人和团队取得的学术成就的认可,也是对医院发展和江苏医疗卫生水平的肯定,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也感到很有压力:当选是成果,更是责任。

2012-11-19

守觉院士创新创业之路座谈研讨会暨六十四周年成就回顾活动在苏州举行

6月9日,“王守觉院士创新创业之路座谈研讨会暨六十四周年成就回顾活动”在苏州举行。本次活动由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微电子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承办。

2013-06-18

陈竺院士的原创血癌特效药之殇

师徒两代,三位院士。左起分别为:陈竺、王振义、陈赛娟。 3月8日的科技日报上,两篇文章聚焦了同一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 3月6日,纽约,他和中科院院士陈竺及其团队,因创造性地使用全反式维甲酸和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标准疗法,摘得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

2012-03-13

华裔学者存玉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10月17日,美国国家医学院布了65名新任院士名单,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华裔科学家王存玉教授。这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来自中国内地的学者第一次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王存玉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1990年赴美留学。来美后,他先后在北卡罗来那大学、密歇根大学从事科研、行医、教学活动,目前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牙医学院口腔生物学和医学系主任、讲席教授。

2012-02-02

和陈竺领取圣捷尔吉奖 分享2.5万美元

由于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中取得原创性成果及开发全新疗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3月6日在美国领取了由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 两位科学家将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与西药结合起来用于治疗白血病,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从约25%跃升至约95%。这种联合疗法目前是全世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标准疗法。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