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蛋白Bouncer是物种特异性受精所必需的

2018年9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奥地利维也纳生物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在斑马鱼卵子外表面上存在的蛋白可起着哨兵的作用,它仅允许斑马鱼的精子进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9月7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 Ly6/uPAR protein Bouncer is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for species-specif

2018-09-08

我国科技人员在杂合二倍体与跨物种基因组重排技术上取得重要进展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源泉,促使生物在亿万年间可以不断适应环境、不断进化。在生命科学领域,科学家开发出多种遗传变异技术,来获取多样的DNA,从而为获取多样的生物特征提供原料。然而以前的DNA变异技术大多只针对基因层面进行小规模改造,在更加复杂的基因组结构变异层面的人工构建技术仍具有挑战性。合成型基因组重排驱动酵母快速进化最近,天津大学和纽约大学合作在Nature

2018-09-08

Nature:性别差异大或更易导致物种灭绝

某些物种的雄性和雌性之间有显着的差异。例如,雄孔雀蛛比雌孔雀蛛色彩更鲜艳。通过研究被称为“介形虫”的水生生物,研究人员调查了一个特定物种的雄性和雌性物种之间的差异程度是否会影响其灭绝的风险。在4月1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报告称,性别差异越大,物种灭绝的可能性也许就越大。考虑到性选择,在一个物种中,某些成员因为拥有有助于吸引配偶或增强繁殖竞争力的特征,因而拥有更高的繁殖成功

2018-04-22

Stem Cells Dev:干细胞研究还能够拯救濒危物种

2018年2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昆士兰大学的研究者Deanne Whitworth博士等人首次开发出了治疗"袋獾面部肿瘤(devil facial tumor disease,DFTD)"的方法,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杂志上。来自昆士兰大学的研究者们一直尝试利用干细胞疗法清除饱受DFTD疾病困扰的袋獾,但最近他们

2018-02-09

是比草履虫更娇小可爱的模式物种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2017年物种日历里介绍的最小萌物,毫无疑问是体长200~300μm的大草履虫。作为所谓的原生生物,这些芥子须弥的单细胞生命有着与我们人类大相径庭的生存之道。2018(第二届)模式动物与重大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与应用研讨会# 不过在了解它们之前先有一个密恐预警可爱的大草履虫。正是这些神奇的结构和多样的功能,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有趣的原材料,让我们有机会洞悉生命的基本法则。今天,我

2018-01-08

New Phytologist:猕猴桃网状进化与杂交物种形成机制研究获进展

  猕猴桃是原产我国的重要经济果树植物。除了现代农业生产中广泛驯化育种利用的中华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 var. chinensis)和美味猕猴桃(A. chinensis var. deliciosa)两个类群外,猕猴桃属植物还包括其他50多个物种共计约76个分类单元。该属植物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拥有极高的物种形态多样性和相关于不同生态气候环境的适

2017-11-23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动物所等揭示褐家鼠及其姊妹种的物种分化与基因交流机制

 5月8日,国际期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健旭研究组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孙中生、赵方庆两个研究组合作,对我国褐家鼠及姊妹种——大足鼠的基因组比较研究的成果(滕花景/张瑶华/石承民等,Population genomics reveals speciation and introgression

2017-05-12

科学家发现新蟾蜍物种

近日,研究人员在印度尼西亚偏远火山区发现了新蟾蜍物种。该物种栖息于海拔1000多米的火山斜坡上的浅洞中,并且科学及还在附近的树上发现了它的近亲这种新蟾蜍穿着棕色的“外衣”、体型瘦长、趾尖处张开的长脚趾以及

2017-03-17

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物种的进化路线

人类对地球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的。几乎每一天都有一两个关于人类从事非法动植物贸易或者伐木等经济活动,导致全球气候或者其他物种受到影响的新闻报道。

2017-03-02

DA1调控植物种子和器官大小机制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物种子和器官大小是重要的农艺性状,种子和器官大小的调控也是重要的发育生物学问题。李云海研究组的前期工作表明,泛素受体蛋白DA1与两个E3泛素连接酶DA2和EOD1/BB直接互作,协同调控种子和器官大小 (Li et al.

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