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R:开发出能促进新一代癌症疗法进展的有效药物运输系统
研究人员合成了一种名为L687的新型化合物,其或许能在癌细胞表面开启特殊的钙渗透通道,当钙离子通过开放通道流入细胞时,其就会告诉细胞让ASOs也进入其中。
JCO:1期临床试验表明一种增强型CAR-T细胞疗法有望治疗诸如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之类的高级别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靶向在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iffuse midline glioma, DMG)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高度表达的GD2抗原的增强型CAR-T细胞疗法。
研究揭示哺乳动物中枢生物钟的系统水平时间编码机制
程和平团队引进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神经集群的信号解码,定量刻画了神经元数量与时间解码准确率之间的关系,揭示了SCN基于神经元集体决策机制的时间计算能力及机制。
改写教科书,颠覆中心法则:这种抗病毒防御系统将RNA重写为新基因,产生强大的抗病毒免疫力
这项颠覆性研究表明,DRT2系统执行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免疫防御机制,该机制涉及通过非编码RNA(ncRNA)的滚环逆转录来指导DNA的从头合成,并通过程序化模板跳跃产生串联的cDNA重复序列。
Science:通过抑制IDO1酶的活性,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毒在血液中的活跃程度(病毒血症),还能显著抑制淋巴瘤的形成
研究人员发现,病毒能诱发感染的细胞会加速产生名为IDO1的酶类,导致线粒体产生更多的能量,而这些额外的能量正是EBV重编程B细胞增加其代谢和快速增殖所需要的。
Cell Discovery | 环境暴露的隐性影响:探索PM2.5对后代生殖系统的潜在威胁
研究结果强调了父辈受孕前干预措施在缓解环境污染物对生殖健康不利影响中的重要性。这一发现为制定个性化的生殖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了新思路。
PNAS:揭示疱疹病毒如何巧妙搭上细胞“顺风车”,利用微管运动蛋白作为“司机”来精准入侵神经系统
研究人员利用延时荧光成像技术来追踪被感染神经细胞中的疱疹病毒,他们发现,病毒蛋白pUL37能发挥作用——劫持“细胞引擎”驱动蛋白,操纵疱疹病毒精准进入神经组织。
Cell Stem Cell:人类淋巴瘤类器官,推进滤泡性淋巴瘤精准治疗
该研究开发的患者来源的淋巴瘤类器官(PDLO)为推进滤泡性淋巴瘤(FL)精准医疗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包括患者特异性建模、高通量筛查、TME特征识别和治疗反应评估。
Immunity | 南方医科大学李鑫/廉哲雄等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潜在治疗新靶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疾病是由生发中心(GC)或滤泡外起源的浆细胞(PCs)产生的自身抗体引起的。
Nature Medicine:淋巴结靶向的癌症疫苗,延缓胰腺癌和结直肠癌复发
这项1期临床试验展示了癌症疫苗ELI-002 2P的疗效、免疫原性安全性和推荐2期剂量,并证明ELI-002 2P可以有效缓解结直肠癌和胰腺癌患者的肿瘤复发,增加患者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