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像系统有望将癌瘤“一网打尽”
融资1亿的Butterfly Network:用8秒钟完成医学成像
融资1亿美元的Butterfly Network公司在昨日正式成立。公司致力于为创造便携式的医学成像装置,让超声波和核磁共振检查的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并且变得更加智能。Butterfly Network收到的融资来自Aeris Capital资本集团
一种可用于超高分辨显微成像的新型荧光蛋白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徐平勇课题组在著名期刊ACS NANO报告了一种可用作高速活细胞超分辨率显微成像的新型反复光激活绿色荧光蛋白kylan-S。
PLoS ONE:揭示卤素灯显微镜用于荧光细胞成像的新技术
近日,来自日本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低强度的光源,允许生物学家不破坏活细胞的前提下使得活细胞可见并且处理活细胞。在活细胞研究中使用的一般的显微镜依赖于强的紫外灯或者激光来照亮用荧光染料分子标记的细胞。然而高强度光源延伸的成像时间以及连续照射会对细胞带来损伤效应,尽管问题显得很复杂,但是研究者解释道,通过卤素灯来降低光源的强度可以解决光毒性的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PLoS One上。
大脑成像可预测人类将来的行为
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Neuron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明,大脑成像或可预测个体将来的学习、犯罪及健康相关的行为,并且可以预测出个体对药物或行为疗法的反应情况,相关研究或为进行个体化教育及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从高内涵到超高分辨率的奥秘——细胞成像特别专题
细胞图像,是在科研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源,图像的获取和分析的自动化为细胞生物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近年来,中国科研水平发展迅速,科研人员对细胞图像的质量及其获取与分析的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科学家们也在不断探索,找到了诸多更新、更有效的细胞成像新方法,甚至实时监控细胞活动的过程,为细胞生物学的临床转化提供更精确的图像依据。 让我们一起从高内涵、超高分辨率开始,走进细胞成像的巧妙世界。
JAMA:在乳腺造影中添加3-D成像技术可增加乳腺癌的检测率
据6月25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在超过17万例的检查中,在数字化乳腺造影中添加体层合成这一3维乳腺成像技术与病人被召回进行另外的成像检查的比例下降及癌症检测率的增加有关。
Anal Chem:磁共振成像系统助力酶促成胶过程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梁高林教授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钟凯研究员课题组利用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中的9.4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酶促成胶的过程开展研究并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