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证明气溶胶中存在活病毒!气溶胶中SARS-COV-2可能具有传染性!
2020年7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 /——科学家们几个月前就知道,新型冠状病毒可以悬浮在患者说话和呼吸时排出的微滴中,但直到现在还没有证据证明这些微小颗粒具有传染性。内布拉斯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本周上传到一个医学预印网站medrxiv的一项新研究首次表明,从5微米以下的微滴中提取的SARS-CoV-2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复制。这进一步证实了一种假设,即正
冠状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风险远大于我们目前的认知!
2020年7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 /——当一个人咳嗽、说话甚至呼吸时,他们会将微小的飞沫送到周围的空气中。这些液滴中最少的可以漂浮数小时,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如果人被感染,它们可以携带活冠状病毒。不过,这些气溶胶的风险目前还没有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对各国的正式指南中。世卫组织认为,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时飞沫传播,而不是漂浮在空气中的长期威胁。在科
环境因子影响沉水植物砷吸收与代谢研究取得进展
火山喷发、化石燃料燃烧、农药化肥使用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导致水环境砷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稳定与发展构成威胁。植物修复成本低、效果显着、便于操作而被广泛应用。植物对砷的吸收与代谢能力对植物修复起关键作用,沉水植物具有较高的砷积累能力,是一种具有潜力的砷污染修复植物。环境因素对植物砷吸收与代谢过程发挥作用,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砷吸收与代谢作用
一种不怕“水”的生物无标记红外光谱显微成像新技术
[报告简介]众所周知,荧光显微成像是生命科学研究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类成像方法,这些成像方法通过激发和检测荧光实现,通常需要对待测样品进行荧光标记,而荧光标记物会在某些条件下影响被标记物的正常功能,此外,生物体中的多种物质无法使用特异性染料或抗体进行标记,因此生物无标记成像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红外光谱能够在无需任何标记的情况下实现对物质原位的结构分析。但是由于目
研究实现黑磷基水凝胶的光控原位生物矿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喻学锋与深圳大学副研究员邵俊东等合作,成功利用黑磷的光化学活性实现了水凝胶的光控原位生物矿化。相关论文"Photochemical Activity of Black Phosphorus for Near-Infrared Light Controlled In Situ Biomineralization"发表在国
呼出的“气溶胶”能将冠状病毒传播4米,而鞋子也能携带病毒
2020年4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的研究表明,感染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人咳嗽、呼吸或说话时可能会在方圆4米的范围内传播"雾化"的病毒颗粒,病毒颗粒也会在人们的鞋子上移动。但研究也带来了好消息:标准防护装备似乎能有效保护医护人员免受这些雾化液滴和感染,甚至布口罩也能抑制呼出液滴的扩散。急诊内科医生Robert Glatter仔细阅读了这些发现
说话会产生大量病毒气溶胶颗粒!
2020年4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气溶胶科学家认为,无症状但感染了冠状病毒的人正常的讲话可能产生足够的气溶胶粒子来传播感染。尽管目前还不清楚这对COVID-19的传播有多重要,但它强调了对严格的社会距离测量的必要性,并需要病毒学家、流行病学家和研究气溶胶和液滴的工程师一起研究COVID-19和其他呼吸道疾病。气溶胶是小到可
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一样,可能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
2020年4月2日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初步研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可以在空气中以气溶胶的形式存活数小时。然而,这种病毒不太可能以这种方式在卫生保健设施之外传播。研究人员发现,冠状病毒可导致呼吸道感染,可在气溶胶化后3小时内检测到,并可在这段时间内感染细胞。然而,这项于3月10日首次发布在预印本数据库medRxiv上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
基于可持续柔性水伏发电机的自供能可穿戴传感系统研究获进展
近十年来,随着智能柔性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监护、人机融合、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柔性电子技术向智能化、集成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尽管柔性电子器件在降低功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能源的供给和消耗依然是柔性电子发展最关键的限制因素,研究开发基于新型能源高效采集的自主式供电柔性传感器成为柔性智能电子的重要研究方向。众所周知,地球表面70%以上都被天然水体
怀孕期间饮用含氟自来水与婴儿智商较低有关!
2020年3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母亲在怀孕期间饮用含氟的自来水与婴儿智商较低有关。这一发现与几十年来有关公共健康信息宣扬含氟自来水对减少蛀牙有益的说法不符。一些外部专家对该研究的方法表示了担忧,并对其结论提出了质疑,但一些人认为,这些结果足以令人信服,值得进一步研究。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将社区水氟化反应列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