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生成功将克隆猪肝脏移植猴子体内[组图]
中国医生成功地将一头克隆猪的肝脏移植到一只藏猕猴身上,这只猴子因此被载入史册。中国西安西京医院宣布,这家医院把猪的肝脏成功植入一只猴子体内。医生在5月28日实施了这个移植手术。这只猕猴现在的情况十分稳定。专家认为手术获得成功。
高内涵分析在新药筛选与细胞毒性分析上的应用
由于分子生物学在基因组、蛋白组和功能研究上的突飞猛进,使得越来越的潜在药物靶点被发现,同时能够筛选的化合物数目也在显著增多。这些进展为药物筛选提出了更大规模和更快速度的要求,同时也要求筛选模型能够全面反映样品的性能特点。在这样的要求和技术的发展下,高内涵细胞水平的筛选就应运而生了。
韩国教授黄禹锡领衔克隆猛犸象
韩国和俄罗斯研究人员3月13日签署合作协议,打算利用克隆技术复活大约1万年前灭绝的史前生物猛犸象。 韩方“领队”是原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 黄禹锡曾因学术造假而声名扫地,现在寻求东山再起。他创建的秀岩生物技术研究院与俄东北联邦大学合作,准备从猛犸象遗骨中提取生物组织样本,借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利用现代印度象的卵细胞培养胚胎。
《科学》评年度医学成果 克隆技术竟需咖啡帮助
作为对全球科研成果每年一度的年终盘点,美国《科学》杂志19日公布了其评出的2013年十大科学突破,其中癌症免疫疗法被选为本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中国科研人员至少对其中两项突破做出了直接贡献。
JCI:阿霉素通过介导线粒体中铁的积累诱发心脏毒性
Mol Cancer Ther:治疗病毒性癌症的潜在小分子
近日,Christopher Parsons博士等科学家发表研究报告称,发现了特定脂质分子--鞘脂,在病毒引起的侵袭性淋巴瘤生存中发挥关键作用。
Biotechnol:张友明等发现直接克隆大片段DNA方法
近日,留学德国的中国学者符军和卞小莹在张友明博士的主要指导下发现了基于重组工程的直接克隆大片段DNA的方法。相关论文发表于4月29日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 微生物能够产生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比如抗生素(红霉素),抗癌药物(埃博霉素)以及杀虫剂(阿维菌素)等等。
世界首例转基因手工克隆绵羊成功诞生
2012年3月26日,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深圳华大方舟与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开展的“农业部绵羊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当日12时16分,第一头转基因克隆羊成功诞生,这也是目前世界上首例采用“手工克隆”技术获得的转基因克隆绵羊。 据相关人员介绍,克隆技术看似简单,其实每一步风险都很大,每一步操作起来难度也很大。
JBC:雷蕾等发现rDNA活性影响克隆胚胎早期发育能力
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胚教研室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体细胞中rDNA(核糖体DNA)的活性与克隆胚胎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核仁活性和功能之间联系密切,这一发现为重编程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生物化学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依赖足够的核糖体以维持蛋白质合成。
PLoS One:任进等发现了一个潜在的遗传毒性生物标志物-GLN基因
遗传毒性评价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不但是先导化合物早期毒性筛选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规范的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中重要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是判断新药能否进入临床试验的重要依据。目前,基于“早期发现、早期评价”的理念,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是国际上药物安全性评价遗传毒性研究的趋势和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