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中国科学家发现CAR-T来源的外泌体抗癌疗效显著、毒性低更安全
2019年10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 /--表达嵌合抗原受体(CAR)的基因工程T细胞正迅速成为治疗血源性和非血源性恶性肿瘤的一种有前途的新疗法。CAR-T治疗可诱导快速和持久的临床反应,但却存在独特的细胞毒性。此外,CAR-T细胞疗法的疗效易受免疫抑制机制的影响。图片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和Pharchoice Therapeu
四川首批体细胞克隆地方猪诞生
记者1日从四川农业大学获悉,位于巴中市的一个青峪猪原种场内,4头通过青峪猪体细胞克隆和胚胎移植技术受孕的母猪,近日顺利产下23头健康状况良好的纯种青峪猪仔猪。这是四川首次将非基因编辑体细胞克隆技术运用于地方猪资源保护。据悉,被称为“巴中土猪”的青峪猪是四川省地方猪种,被列为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为加强对地方猪品种遗传资源的有效保护,四川已在全省建成7个地方猪品种的遗传资源保种场(区)和一个四
研究揭示聚苯乙烯微塑料对人类肺泡上皮细胞的毒性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大气中多以悬浮性细颗粒物的形式存在,可随着呼吸进入人体,与呼吸道黏膜和肺细胞产生接触,并影响其生理功能。微塑料因其粒径小,并具有一定组织亲和性,更易于吸附在细胞表面,破坏膜结构,尤其更容易被细胞以多种机制内吞并在胞内累积,从而造成细胞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异常,引发炎症反应,甚至引起癌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生态组、污染生态过程组在该
JCI Insight:糖尿病药物如何引发心衰毒性?
2019年9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现在,在JCI Insight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坦普尔大学Lewis Katz医学院(LKSOM)的科学家首次表明,双重PPARα/γ糖尿病药物对线粒体功能具有深远的毒性作用。 Konstantinos Drosatos博士解释说:“我们发现一种激动剂tesaglitazar对PPARα和PPARγ受体的激活抑制了线粒体中关键蛋
石药集团在研骨癌单克隆抗体获FDA颁发孤儿药资格认定
9月23日,石药集团发布公告称,集团附属公司AlaMab Therapeutics, Inc.自主研发的在研产品人源化connexin 43(Cx43)单克隆抗体(ALMB-0168)获得FDA颁发就治疗骨癌(Osteosarcoma)的孤儿药资格认定。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恶性骨肿瘤又称骨癌,其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恶性骨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
单克隆抗体筛选平台技术及案例分析
揭示T细胞激活疗法中毒性细胞因子释放机制
2019年9月22日讯/生物谷BIOON/---经基因改造后结合癌细胞抗原并激活T细胞杀死癌细胞的双特异性抗体显示出临床前景。不幸的是,由于不受控制的免疫激活和细胞因子释放,它们也可能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无论采用哪种方式,T细胞激活疗法通常都会伴随全身性细胞因子释放,这可能会进展为致命性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即细胞因子风暴。鉴于在机制上对T细胞激活和全身性细胞因子释放之间的关系的不完全理
Nat Chem Biol:利用CRISPR/Cas9鉴定出调节抗体-药物偶联物毒性作用的基因
2019年9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化学疗法起作用的基本前提是杀死所有快速生长的细胞,以消灭肿瘤细胞。这种策略虽然通常是有效的,却会造成相当多的脱靶伤亡,比如,它会杀死产生毛发的细胞和位于胃部内壁的细胞。科学家们试图通过制造类似导弹的药物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药物特异性地攻击癌细胞而不会伤害健康细胞。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研究生Kimberly Tsui表示,这些类似导弹的药物称为抗
首个基于机制的脓毒性休克疗法!“十二肽”TREM-1抑制剂nangibotide获美FDA快速通道资格!
2019年09月04日讯 /生物谷BIOON/ --Inotrem S.A.是一家专门从事急性和慢性炎症综合征免疫治疗的生物技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授予nangibotide(LR12)治疗脓毒性休克的快速通道资格(Fast Track designation,FTD)。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是脓毒症的最终并发症。在发达国家,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率持
Nature子刊:新方法向中枢神经系统靶向持续递送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脑转移
2019年8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大约15-40%的癌症会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发生转移,但目前几乎没有治疗方法。基于单克隆抗体的癌症治疗广泛成功,但由于药物到达肿瘤位置的水平较低,对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疗效有限。为了增强当克隆抗体治疗脑转移的疗效,近日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Yunfeng Lu、Irvin S. Y. Chen和Masakazu Kamata教授课题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