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在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神经元类型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个复杂的神经元回路相互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所谓的中间神经元在这个沟通链中起中介作用。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中间神经元类型。
Cell:新研究揭示垃圾DNA在哺乳动物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1年10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我们近一半的DNA已经被视为垃圾,是进化的弃物:边缘化或破损的基因,整入在我们基因组中被肢解或沉默的病毒,它们都与人类机体或人类进化无关。但是过去十年的研究已表明,这些DNA “暗物质”(即垃圾DNA)中的一些确实有其功能,主要是调节编码蛋白的宿主基因---仅占我们总基因组的2%---的表达。然而,生物学家们
eLife:科学家在动物模型中成功消除关键的阿尔兹海默病特征 未来或有望帮助开发新型靶向性疗法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改变部分大脑细胞的生化特征或许就能摧毁阿尔兹海默病小鼠模型大脑中β淀粉样斑块的形成,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有效防治破坏这种破坏人类记忆疾病的新型疗法。
科学家发现小鼠青春期前后骨骼生长模式转变的机制
哺乳动物在进入青春期后,骨骼从快速增长(lengthening)模式逐渐转变成缓慢增粗(thickening)模式,然而变化的机制仍不清楚。近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团队揭示了小鼠青春期前后骨骼生长模式转变的细胞基础,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Stem Cell》期刊,标题为“Tracing the
Science:探究哺乳动物体外配子发生
2021年10月7日讯/生物谷BIOON/---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在雌性中分化为卵母细胞,在雄性中分化为精子。卵母细胞和精子融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发育成新的个体,从而将其遗传和表观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在发育过程中,生殖细胞经过表观遗传重编程和表观遗传编程,在受精时获得全能性,以高保真度维持基因组信息,并且通过减数分裂重组产生基因组多样性。为了探索生殖细胞在发
Nature Communications:揭示哺乳动物纤毛中央微管形成的分子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朱学良研究组发现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该工作中,研究人员揭示了哺乳动物动纤毛中央微管形成的分子机制。动纤毛(motile cilia)是一种突出于细胞表面的毛发状细胞器,由基体、轴丝和纤毛膜组成。在哺乳动物体内,以多纤毛的形式广泛分布于气管、脑室和输卵管
Nat Metabol:定期的禁食模式或能中断高脂肪高热量饮食方式 从而帮助个体活得更久且更加健康!
2021年10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饮食所诱导的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etabolism上题为“Fasting-mimicking diet prevents high-fat diet effect on cardiometabolic risk and lifes
变革之路 | 阿里健康与卫材中国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索互联网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我国政策逐步放开并鼓励互联网+医疗发展,而疫情催生下,数字化医疗突飞猛进的被激活。新冠期间,互联网医院、电子医保卡、找药和送药服务组合在一起,为中国慢病患者打造全新的居家疾病管理新体验。
Nature:间歇性禁食延长动物寿命的新机制
研究人员以禁食的果蝇为研究对象,揭示了间歇性禁食如何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以减缓衰老过程(至少对果蝇来说是这样),指出了在不产生饥饿感的情况下获得禁食带来的健康益处的潜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