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子刊:新方法在体外让人类心肌细胞取之不尽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大规模培养人类心肌细胞。这是一项非凡的成就,因为在体外进行心肌细胞增殖是非常困难的。通过使用一种特殊的技术,他们构建出一个取之不尽的人类心肌细胞来源,为心脏疾病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机会。

2022-01-10

PNAS:科学家开发出能预测癌症患者对药物产生反应的新方法—TRANSACT

来自荷兰癌症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算法来预测患者对抗癌药物所产生的反应,这或许就能帮助研究人员迅速确定一些药物是否会对特定患者产生积极性的影响,即使是像化疗这样通常难以预测反应的复杂药物等。

2022-01-07

新型GRAB荧光探针用于检测胞外ATP的时空动态变化

 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腺苷(Adenosine,Ado)等嘌呤类分子细胞内外广泛存在。胞内的嘌呤类分子主要负责调控细胞能量代谢等过程;而胞外的嘌呤类分子则作为信号分子(被称为“嘌呤类递质”),通过作用在其相应受体调节呼吸调控、味觉感受、睡眠等生理活动;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还参与调节癫痫、疼痛、炎症反应、脑外伤和缺血等病理状态。

2021-12-30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电刺激伪迹实时处理新方法

   闭环电刺激在运动障碍疾病调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相对于持续电刺激治疗,闭环电刺激可以更小的刺激剂量取得更好的症状改善和更轻的副作用,但闭环电刺激的临床转化还需攻克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在电刺激位点的同步神经信号采集时如何去除刺激伪迹。近日,我国复旦大学的科研团队在《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

2021-12-28

DNA甲基化与癌症之NGS检测

DNA甲基化是哺乳动物中研究最为深入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

2021-12-16

研究人员发展出利用生物质合成共聚酯单体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十五室)研究员张涛与研究员王爱琴/李宁团队,联合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研究员(DNL0603)王峰团队,发展出一种利用乙醛和丙烯酸酯的生物质合成共聚酯单体新方法。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性质可调的共聚酯需求越来越高。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

2021-12-16

PNAS:利用一滴血或许就能快速检测出人类的早期肺癌

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利用一滴血或许就能揭示无症状患者的机体肺癌。

2021-12-20

战略合作 | 华大智造与安智因生物强强联合,赋能心血管高通量基因检测市场

2021年12月20日,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智造”)与北京安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智因生物”)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1-12-21

华大智造ATOPlex技术+DNBSEQ平台革新废水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超强新冠病毒变异株Omicron(B.1.1.529)于近期在全球快速蔓延,为疫情防控与监测带来了巨大挑战。华大智造ATOPlex技术和DNBSEQ测序平台为南非、沙特阿拉伯、瑞典等国Omicron变异毒株的溯源和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支撑。

2021-12-17

检测它们的状态可以揭示药物敏感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另一种细胞特征---RNA表达模式---是否影响药物反应,并可用于识别肿瘤可能易受影响的治疗。

2021-12-14